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都概说(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文的论述,内地各省市共有15年以上的古都计有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处,涉及的政权4个;另外还应该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28处。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2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处,涉及的政权8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处,共有古都53处;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内地与周边各地合计,共有古都215处,可知的所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77个。这里所需要首先论述的,乃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都城。这是指上面所说历年15载以上的53处而言的。其余不足15年或无具体年代可征的,皆一例省去,不以之羼入。这53处古  相似文献   

2.
西周都城体系的演变与岐周的圣都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都城体系的角度研究都城政治地位的变化是古都研究中必须的手段.在都城体系中,有圣都与俗都、主都与陪都等都城关系.西周的都城体系中有三个都城:岐周、宗周、成周.岐周是西周的圣都,宗周是西周的主都,成周是西周的陪都.作为周的"圣都",岐周是国家重要的祭祀中心,它不仅是周族发迹的地方,而且承担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拥有大规模的宗庙建筑,这些远非"俗都"宗周可比.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都城地位也在变化,岐周在西周中晚期逐渐丧失了圣都的政治地位.西周的都城体系和圣都制度对后世各政权的都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都城为历代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及首善之区。选择建都城市的所在地,既要首先考虑到地理条件,探求其地的自然景观,还要分析其地的社会环境,并注重探究历代王朝或都城沿革承袭与兴废的情况与规律。早期如盘庚迁殷及至周人经营丰镐与雒邑,其都城的建筑规划已渐显规矩。在前代实践基础上,后出之《考工记》关于都城设计与营建的思想和指导原则,对汉唐诸代都城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绍兴八年(1138年)前,南宋政权在选择都城时,朝中大臣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它们都易于控制富庶的江南,经济及交通等因素不是决定两者谁作为都城的首要条件。建康的优势在进取,临安的优势在防守。南宋政权定都临安,除了实力不济与气候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文化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西安建都朝代多少的说法有许多种。对这些说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义古都论指出西燕政权也在西安建都,这样西安作为正式的都城有21朝。西安在历史上还曾经6次作为陪都,而陪都也是古都的一种。减去重合的3朝(东汉、夏、武周),西安建都朝代可以达到24朝。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都概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正在撰著的《中国古都学》的第1章。作者在这里初步提出“古都”和“中国古都学”的定义。古都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古都是凡作为王朝或政权的都城都包括在内。狭义的古都只是指作为重点保护和研究对象的都城而言。文中具体论证了广义的古都187处,狭义的古都64处。还涉及了中国古都学会对于“七大古都”名称的决定,并论述了研究中国古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乡镇政权转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只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乡镇政府;转变乡镇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组织体系的构建;改革乡镇政权权力运行模式,强化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农村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有效实现乡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都概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旧史所说割据分裂时期诸政权的都城(一)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战国纪年的肇始年代,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史记·六国表》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这一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吕祖谦《大事记》始于周敬王三十九年,亦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因为《春秋》纪年止于这一年。也有始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的,林春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都概说(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周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我国周边各族为数相当繁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的瓜瓞绵延,迄今仍未稍替;有的起伏不常,早已成为陈迹;有的安居故土,未曾他移;有的时有迁徙,不遑宁居。论其都城,也就难得一致。农耕地区,皆以城郭相尚;游牧地区,只能居于毡幕之中。毡幕之中固可以朝拜议事,水草偶有不足,就不能不舍之另谋新地。既有城郭,自可建都设邑;逐水草迁徙,就难得语此了。这里试为论述,以见其概略。(一)北陲诸政权的都城北陲诸政权的主要活动区域多在大漠之北。其较为强大的为匈奴、鲜卑、高车、突厥、回纥、阻卜、鞑靼、瓦剌等,皆为从事游牧为生的族类。从事游牧为生,殆皆少有城郭。汉武帝时,卫律曾为匈奴单于出主意,计划穿井、筑城、治楼、贮藏粮食,打算纠集原来逃亡到匈奴中的秦朝人共同防守,并说:“就是汉兵能远来,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随即穿井数  相似文献   

10.
南宋的都城临安和金的都城中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同年代(公元十二世纪前期)并存的两个互相对峙王朝的国都,本文试通过对临安及中都的城市管理体制的评述,分别对南宋王朝及金王朝国都的职能略作比较、探讨。 一、临安及中都的地方行政机构 南宋都城临安的行政机构(地方政府),为直隶于宋廷尚书省的府级建制,因作为国都,临安府在地位上及职权上,都高于一般的府。临安府府署(府机关)不但机构庞大,其官吏人数也众多。 临安临府的主官称为知府。其秩级为以三品,相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为预防官员贪赃犯罪,通过采取加强培育官员的法律素养、强化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实行重禄养廉等一系列措施对赃罪进行预防,以图遏制腐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宋代作为一个以“人治”为特征的封建政权,存在着大量的特权人群,法律的权威性得不到保障,法律的重要性得不到正确认识,这就决定了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宋代官员的贪赃犯罪,而不是根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乡镇政权建设正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如何深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应从转变乡镇职能、妥善解决人员精简及分流安置问题、选择理想的改革模式等三方面入手,深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来通过几代考古学者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古代都城考古发掘研究,实为中国百年考古成就之耀眼的亮点。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经两轮评选产生的100项重大考古发现项目,内中直接标明为古代都城遗址者就多达23项,还有17项与古代都邑有关,二者合计40项,占比达40%。这充分表明,中国古代都城及具都邑性城址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之重大,也表明对其进行发掘研究在中国考古学发展中所占地位的重要。中国古都学界还当在以往借助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促进中国古都学形成、建立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考古学界合作,对历代主干王朝之都城,对三代前之新石器时代具都邑性聚落与城址,对古代中原地区周围边疆区域各民族所建都城加强深入性、溯源性、开拓性研究,并据之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设之纲要原则以及中国古都学之学科理论开展深入研究与深层次阐释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都概说(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叁历代的陪都历来的王朝或政权往往在都城之外,还建置若干陪都。陪都的建置其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便于各方的朝贡。西周初年的经营雒邑,就是因为其地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时道里都能够均衡。曹魏始建五都就都各有其取义。据说:“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其后武周以并州为北都,也是以并州为王业的始基。元初以开平为上都,也有同样的取义。至于以前朝的遗迹为陪都,后来的踵行者亦复不少,后梁以唐的东都为西都,后唐以京兆府为西京,皆其著例。而本朝都城有所迁徙,即以旧都为陪都,也是后来一般的常规。金国本都  相似文献   

15.
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与唐王朝建都于西安,为了巩固政权及保卫京城,都曾着力经营与国都属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在两王朝前期,随着国势的强大,都城日益兴盛,并带动了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因农牧业兼营的生产结构未受到破坏。但西汉巫蛊事件及唐安史之乱后,这两个王朝国运丕变,汉、唐长安城受到破坏而衰落,使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衰退,生态环境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藏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西方媒体一概或明言或暗示,指为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诬称因汉人政权对藏族、维吾尔族实施利益侵犯和宗教迫害而致当地人激烈反抗,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被抓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同情。这些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报道引起包括藏族和维吾尔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镇政权具体存在着权小责大、债务沉重、上下矛盾、干部互相掣肘、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关系混乱、机构设置臃肿、人员超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我国乡镇政权改革的基本对策应为:发展农村社会自组织机构,培育公民社会,弱化乡镇政权全能性功能,逐步取消乡级政权;改革乡镇政权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理顺条块关系;依法定编;建立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税体制,加大上级政府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的选址与河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无论都城或地方城市,其城址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中国的都城毫无例外地都把城址选择在河流的沿岸,或距河流不远,而地方城市也大都如此,这是中国城市选址的一条基本规律,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和水路交通问题。城市选址于河流沿岸,为城市的延续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土地平坦、物产丰盈、供水方便和交通便利。城市的城址比较稳定,也同河流沿岸的地理环境优越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是礼法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都城,城门管理制度严格而完备,由严密详尽的宫城门籍制度、禁止城市居民夜间活动的宵禁制度、完善的城门启闭及维修制度等共同构成的城门管理系统,不仅维护着都城的安全与稳定,还是维系都城社会空间、等级秩序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期的作家们从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新空间等视域勾勒出这座城市古今杂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特点,尤其是从新学堂、书局、书店、报馆这些新兴文化空间上,展示出西安艰难地迈向现代都市的历史进程以及旺盛的城市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