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其媒体角色的特征不同。一般来说,主持人的媒体角色是由媒体意志、栏目特点、受众需求和主持人自身的个体特质所决定的。就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而言,其媒体角色的特征为:在新闻信息这个物质基础上,以人格化的理性引申、哲理思辨去阐述、评说信息某一方面的深层意义或价值,从而达到以“言”教化、以“论”示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评说是其手段,劝服是其目的和功能,主持人的媒体角色呈现的是理性形象、理性特征。那么,如果在媒体意志、栏目特点和受众需求诸方面已经为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媒体角色定位提出了要求并…  相似文献   

3.
梁波 《青年记者》2016,(2):48-49
2015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真人秀节目颁布了坊间所称的“限嘉宾主持人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嘉宾使用管理的通知》)、“限星令”(《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来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提出要求:文艺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①电视节目要真实和接地气,这一切的出发点应当是以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4.
周锋 《声屏世界》2006,(7):46-46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是自身所属的电视台形象的体现,他们的形象将影响到电视台的兴衰和荣辱。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他的“公众形象”,也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和位置,是受众对他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总体评价。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本质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些特点也相应地规范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设计。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相结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美是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它犹如无声的交际语言,向他人展示着一个完整的自我。因此,他的美只能是…  相似文献   

5.
吴博 《记者摇篮》2006,(11):54-55
在拥有数千个频道的中国电视竞争的大背景下,受众对一个电视符号的认知是碎片化的,很多时候来不及进行深入的辨识,一个电视符号就被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无情扫过,毕竟电视在出身上就是大众媒体。而最先被受众接受,最先面对受众挑剔眼神的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也可称为一种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主持人就是电视媒介最外在最鲜亮的符号,甚至在特定的时期内,主持人的角色意味着一种终极的选择,他就是电视媒介的票房风向标。所谓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就是主持人对于电视行业特殊规律的基本自觉意识,意识决定高度,意识的优劣将…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特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因此,主持人角色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下呈现为受众的潜意识的心理参照系,当这种比照符合受众拟定的理想角色,主持人角色将得到受众的认同、赞许和褒扬。反之,如果是错位甚至相悖的,那么角色将遭到受众的批评、反对和否定。本文拟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节目主持人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语言表达样式,突破了以往的传播模式,特别是“热线电话”的开通,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具体。节目主持人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提高语智水平,追求主持语言的规范美、情感美、鲜活美、品位美、个性美,已成为社会发展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卫 《记者摇篮》2012,(10):45-46
有人说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座桥梁,一座联系媒体和受众的桥梁,桥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进中的各类对象。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够成就一档优秀的栏目,反之亦然。现在除了新闻节目外,很多节目都采取主持人贯穿节目其中,从前期撰稿、采访到后期剪辑、制作,同时扮演着节目组织者、制作者和播出者的多种角色。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广阔的天地里,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在众多观众的关注下工作,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博得观众的喜爱。那么,如何看待主持人的美?什么样的美才会被受众接受?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这样说:"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出真正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谷岩  胡哲 《视听界》2009,(4):93-94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出现了多人共同主持的趋势,一档节目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主持人。群体主持在形式上虽略有区别,如《快乐大本营》是“家族”组合,《天天向上》是清一色的“男人帮”,《周日我最大》是美女+丑男等,但本质上都是媒体对受众展开的一种“包抄”策略,是“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营销理念在节目中的具体运作。电视媒体希望通过不同特色主持人的组合来吸引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受众,达到优化、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目的。但一加一的效果并不总是大于或等于二,如果主持人之间不能建立起积极、和谐的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指的是主持人在电视节目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传导在受众当中的效果反应,它是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精神层面并施以文化影响的一种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既是一种效果,是电视文化经由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的传播效果:也是一种价值.是主持人的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的价值体现.要想追求主持人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价值体现的最大化,来自于主持人的文化自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谭天 《记者摇篮》2008,(10):60-61
随着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对新闻类节目采访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体,集采、编、播能力于一身的“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受关注,这就给记者型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如何进行有机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把握?记者型主持人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 说到角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戏剧或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的确,以往在节目主持人是否表演的问题上,曾开展过争论。争论的双方都涉及到主持人角色问题,持“表演说”者认为,主持人是一种“非角色表演”,持不同观点者认为,主持人并非在担任“角色”,孰是孰非,都有个“角色”观问题。 这里所要论到的“角色”并不涉及表演问题,它只是把节目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考察,以求对节目主持人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何谓“角色”?狭义理解为舞台角色,广义理解为社会角  相似文献   

13.
马翩然 《今传媒》2014,(5):128-129
在进行电视传播时,主持人是连接受众与媒体的桥梁,居于审美对象中的显要位置,它和电视的声音、画面、文字等信息载体一样,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审美意义的信息。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内在美进行透析,从而探究主持人如何把握其内在美,以及如何处理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卡通主持人是电视与小朋友之间交流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卡通主持人的角色形象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质量与形象,其本身就是节目的有机构成因素、但相对于一般电视节目而言,由于受众年龄、心理和认知能力等特殊原因,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形象更为复杂和严谨.本文从卡通主持人的卡通形象入手,探讨卡通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节目主持人置身电视传播媒体的特定节目之中,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所需信息。电视传播的流程是发生在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事情,媒体通过主持人面对受众;受众则从主持人的形象感知媒体的存在。可见, 主持人不再是自我,而成为了一个形象。所以不难发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体现着两种意志,一是媒体的意志,一是受众的意志。一般来说,媒体意志是硬指标,是主持人必须服从的;受众的意志虽显得是软指标,但它可以影响收视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节目的命运。我国电视传媒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越来越显示出其约束力。受众对主持人的认知度和主持人对商业广告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16.
叶昌前 《声屏世界》2000,(12):43-44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广大受众认识节目主持人这个媒介角色是从广播开始的:“珠江模式”带给人们的惊喜是:节目还能这样办,新闻还能这样说。当广播主持人节目热力四射之时,电视便乘势而上,塑造了自己的主持人,而且一路遥遥领先,将广播主持人甩在了后面。值得庆幸的是,广播人并未自甘落后,而是不断开拓传播空间,利用自身媒体的一切优势,再塑一个“我”,这个“我”来得是何等的艰难:当我把广播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放在传播的时空中进行比较时,实际上是对”主持”一词进行一次梳理和探寻。我的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价值定位 电视访谈节目是建立在以主持人为主体的一种艺术样式.与一般主持人不同,对于电视访谈节目来讲,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集节目的策划者、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播出的主持者四种角色于一身.一名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受众、传播思想理念,在节目的舆论引导中成为节目定位的体现者、信息传播的引导者和话语权的掌控者.  相似文献   

19.
郭芬芳 《视听纵横》2006,(2):109-109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出真正的光辉。”主持人应该用自身的外形美和心灵美去感染广大的受众。这里所说的外形美指的是主持人的容貌、仪表、姿态、言谈和举止的美;心灵美则是指主持人的思想、情操、志趣、性格和道德的美。而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则是我们每一个主持人都应力争达到的素质境界。提“到素质”两个字,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很自然的想“到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这两个名词。的确,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正确而敏感的政治意识是电视从业人员必备的首要素质。…  相似文献   

20.
于皓 《中国广播》2008,(9):55-56
“角色”,本意是指在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由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针对演员而言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演员的角色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意在主持节目时,按照不同的节目传播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技巧,主动地关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面对的受众,以求获得最佳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