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娟 《科技风》2012,(15):193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否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成败,卷调查了陕西朱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朱鹮保护及其旅游业的态度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鹮二者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居民对保护区的保护及其对旅游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问  相似文献   

2.
何争流 《西藏科技》2002,(12):29-30
本调研报告仅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近期的建设目标作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客源市场的特征,从游人背景和游人行为两个角度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的客源市场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保护区的客源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所占份额较小。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9日—2008年9月21日,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高志勇所长及科研人员共9人就中比合作项目“西藏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系统”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按照中比合作项目实施计划,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全境进行了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了建筑遗迹景观初步测绘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薪柴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薪柴作为一种传统能源,依然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主要生活能源。落后的薪柴采集和消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因此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薪柴消费向高效清洁的商品能源消费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薪柴消费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家庭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0.01的显著水平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龄、养殖业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个体经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强自然保护区转移支付等方式,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能源消费从薪柴消费向商品能源消费转变,是解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破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拉萨周边地区、易贡藏布流域、羌塘自然保护区三个区域初步调查研究,对拉萨周边环境绿化带建设、易贡藏布流域植被恢复建设和羌塘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点做了初步探讨,总结了西藏部分典型区域的生态建设的特点,对下一步环境建设提出了构想,对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鹤来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对拟穿越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路段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公路建设可能对动植物资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珍惜植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草地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发现38个群丛类型,但是因不同调查地点和功能区而存在差异;(2)不同地点和功能区之间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地上生物量、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3)缓冲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实验区和缓冲区。调查结果对于分区保护草地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问题都是我国的热点话题,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营林发展的关系也一直都是我国的重点研究课题,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重点介绍了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并对自然保护区与营林发展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丰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属、种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18属,优势属不明显。从属、种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且没有中国特有属和种。本研究以期为开发利用丰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是"公共物品",在社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使社区承担了"私人物品"不应该承担的成本。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物品"属性,主要由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途径给社区支付自然保护区成本,同时,自然保护区"公共物品"的"私有化"如旅游开发,也必须遵守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99生态环境游”和2002年的“国际生态旅游年’活动将生态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推向新的高潮。在本世纪初的一次世界生态旅游大会宣称现今世界生态旅游的年总收入已达200亿美金。另据调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入也已达5.2亿元人民币。然而,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调查,在我国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22%的保护区保护对象已遭破坏,11%的资源出现退化。于是,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开展生态旅游应当慎重。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但是在实践上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依据现有的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科考资料和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游客及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使用沿路踏查的方法来辅助调查保护区山地植被类型随海拔垂直分布的情况,全面考察了社区居民生产活动、旅游、教学实习与科学考察等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种类数量减少。根据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今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效益研究(III)——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效益的计量结果,如何评价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综合效益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选用了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结合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三大效益的计量指标体系及计量结果,进一步筛选出17个主要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同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七大保护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中周至保护区和太白山的综合效益发展是最好的,佛坪、长青、牛背梁以及朱鹮自然保护区次之,相对综合效益发展最差的是天华山保护区。本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可以在缺乏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横向截面数据了解目前自然保护区综合效益发展的情况,并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还是保护区面积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奠定了中国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然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管理体系、制度和技术方面的瓶颈性问题,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分类分区的现状与问题出发,从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及保护等级、功能分区及管理目标,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区"类型划分、管理分级和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案,提出建立"可监管、可报告、可预警"的保护区分类、分级和分区管理体系,以期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较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更加和谐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作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湿地分布区,已被国家列入首批湿地恢复项目示范点,通过此项目建设,逐步扩大保护区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本文介绍了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及保护项目主要内容,并对项目实施后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8.
燕山湖是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际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鸟类100多种,尤其是黑鹳Ciconia nigra linnacus十分珍贵,被国际上列为濒危野生动物。本文调查了保护小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数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藏东南地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分析了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