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机报的媒介生态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手机报,从当前的形式看,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换言之,就是将纸质媒体的部分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用户随时随地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国内兴起一股“拇指运动”高潮,各种手机报纷纷涌出。  相似文献   

2.
郑青华 《新闻界》2004,(5):36-37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化的发展,传媒竞争日趋激烈。传媒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的产业,高质量的媒介人才是传媒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可以说传媒竞争本质上就是优质媒介人才的竞争。一方面,传媒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媒介人才严重短缺,这种供求的严重失衡使得传媒愿意以更高的报酬来吸引媒介人才,这使得媒介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据成都地区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调查显示,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大多数人的工作流动较大。只有24.5%的人目前只服务过一家新闻媒体,34.5%的人服务过两家新闻媒体,30.9%的人服务过三家新闻媒体,10%的人服务过四家以上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3.
4.
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媒介产品应归依为公共产品的范畴。具体到各种媒体 ,广播电视是纯公共产品 ,而报纸、杂志、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是准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媒介由于自身的特性 ,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这就是政府对媒介产品严格管制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昕 《编辑之友》2010,(2):73-74
在3G时代,手机将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五媒体,因为它既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一个崭新的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据最新数据显示,这个用户  相似文献   

6.
<正>继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的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后,《重庆商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媒体立足自身纸媒优势,将信息编辑成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的手机报。《家庭周末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等五十多家报纸也即将推出手机报。如今,手机读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同时也带来了快餐式的新闻信息传受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市场供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了西方电视媒介供求理论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过规范分析 ,试图为电视媒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研究建立分析框架 ,旨在为今后的深入研究确定方向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帅志强  燕燕 《青年记者》2006,(16):19-20
近年,手机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许多报业集团都推出手机版报纸,手机报已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手机报能否被受众和市场所选择?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处于探索中的手机报纸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手机报与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来看,包括微信、微博等在内的电子媒体可谓是其中的主力军。与视屏性媒体相比,它所拥有的发展历史较短,但这对其成为当代新闻报道中的最大力量却并无妨碍。与此同时,电子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体育新闻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大变革。据悉,今后报道体育新闻的主要力量将以手机报与微信等电子性媒介为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其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当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的经济后果。但只有在完全竞争成立时,市场机制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环境下,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然而,很多情况下市场的竞争却不完全。如今,媒介市场对完全竞争模式的背离有两个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一、媒介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由媒介市场的垄断性造成的,媒介市场的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与所交易的对象并不拥有相同的信息。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经常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而获取不应有的利益。经济学家揭示出了信息不…  相似文献   

11.
赵平喜  周洋 《新闻界》2008,(4):19-21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了媒介自律和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注意力,媒介自律和消费的交叉弹性,媒介自律和受众效应最大化,媒介自律和媒介机构收益最大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更多地关注媒介经济———“媒介经济板块”发刊词媒介经济在国内新闻传播业是一个新课题 ,而且是近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热点。作为专业期刊 ,加强对媒介经济问题的报道与研究 ,是我们的责任。由本刊与国内在媒介经济研究领域起步较早、有一定实力与资源优势的专业科研机构———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合办的媒介经济板块 ,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这一板块主旨是提供媒介市场分析与动态扫描 ,以供媒介业内经营管理人士参考。这一板块的特点是集中研究分析媒介经济 ,紧贴市场实际 ,加强针对性与服务性。初步计划每期4至8页 ,设有“媒介经济论坛”、“媒介市场调查”、“个案研究”、“风云人物”、“传媒资本市场月度点评”等主要栏目以及分类广告。特别要说明的是 ,分类广告不仅仅是广告 ,更主要的是为业内提供一个服务窗口 ,争取让这块小小的园地 ,成为业内人士的一个信息帮手 ,提供工作、消费、消遣的资讯。事实上 ,国外的新闻传播专业报刊非常重视分类广告 ,围绕着媒介行业的形形色色分类广告信息 ,为行业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本刊首创的媒介分类广告 ,希望能让广大读者感到有用、有益、惠而不费。如果能通过这些分类广告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那就表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3.
季陈翔 《传媒》2018,(5):47-48
2011年,小成本电影《孤岛惊魂》的走红拉开了我国"粉丝电影"的时代序幕,并在粉丝经济的持续加持下,于2015年迎来发展高峰,在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粉丝电影"既不是纯粹的电影概念,也并非单纯的产业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粉丝经济时代,电影工业进行文化创意转型的产物,其诞生为电影产业的革新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从《孤岛惊魂》到《小时代》,再到《致青春》《后会无期》《煎饼侠》等,"粉丝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文化现象.本质上来讲,"粉丝电影"的诞生和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受众形态变迁、大众文化转型、电影细分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是媒介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现象.因此,剖析"粉丝电影"媒介社会学特性,对把握其形成脉络、作用机制和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作者 :唐绪军新华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20世纪末 ,中国报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强调政治属性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政治和经济属性并重。高歌猛进的报业经济和市场实践闯进了我们的视野 ,使决策层、理论界和业界不容回避 ,急需一个理论系统来支持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唐先生的论著将经济理论同报业实践进行了有机对接。第一部分 ,分析了报业经济的形成与构成、现代报业产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报业的两重性 ,以及报业市场的构成与分类 ;第二部分 ,介绍了中国特色下的报业经营观念、方式、机制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与传播学研究传统上是以非经济原则为主导的。但是,对媒介研究者来说,经济学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经济学与理解媒介产业如何运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媒介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内容包括媒介经济涉及哪些方面?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有哪些?什么是媒介经济的特殊性?媒介经济的有哪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 中国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中 ,媒介经济研究始终未能一枝独秀 ,但其萌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出现 ,不过仅限于报业而已。在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徐宝璜《新闻学》这两本专著中 ,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 ,即市场、成本、赢利模式都略有论及。而且 ,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出现了史量才、成舍我、吴鼎昌等赫赫有名的报业经营家。新中国成立后 ,对媒介经营也曾有过短暂难得的重视。但在大部分时间里 ,新闻媒介被泛政治化 ,强调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而忽略了其经济作用。包括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由国家包养一切 ,报纸由国家…  相似文献   

17.
手机报,办出你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更新换代得越来越完美:屏幕更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在阅读文字和欣赏静态图片方面,可以说,如今1000元以内的手机都已经可以满足这种要  相似文献   

18.
手机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新闻的传播渠道。手机报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两微一端"等新闻资讯平台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报的持续发展。手机报在传统报纸报刊以及新闻资讯平台的夹缝中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手机报的优势和瓶颈,提出一些关于手机报的编辑创新措施,以此使得手机报在如今新形势下更好地融合媒介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成为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那么,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在这股媒介融合的大潮中,能否抓住一线生机,不断探索一条适合人类感知需要的发展之路呢?正如"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公众面对媒介的机会日益频繁,而公众媒介素养对于传媒又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在扩张的同时又显现出新的传播特性.因此,界定新时期公众媒介素养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