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5名学员巡访长征战场本刊讯迮玮报道:由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5名毕业学员组成的“长征战场巡访”小分队,顺利结束了为期40天的实习采访活动,于6月15日返回南京。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配合当前部队的战斗精神教育开展,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和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共同组织发起了这次“长征战场巡访”活动。小分队成员采访行程万余里,途经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会理、冕宁、石棉、泸定等红色名城,亲历红军长征期间重大会议召开地点和重大战役发生地进行寻访报道,采写了一系列宣扬红军战斗精神,反映部…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6,(20):F0002-F0002
自8月29日,大众报业集团“重走长征路”大型集体采访活动开始。在为期1个多月的采访中,集团6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对长征中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进行了实地采访,感受当年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场景,发回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3.
罗开富的名字是和“徒步重走长征路”分不开的。这一新闻活动最早的策划开始于1982年9月,当时《经济日报》正筹备创刊,罗开富提出了重走长征路。最初的主要想法有三个:一是他在云南记站,但过去是个军人,自1964年从事新闻工作后,采访中接触了很多老红军;二是发现老红军很惦念长征途中曾舍生忘死支持和帮助过红军的人民群众,希望有人代他们去向乡亲们问个好;  相似文献   

4.
8月1日,我乘坐沪昆高铁,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开始了长征沿线省级党报联盟“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贵州段的活动. 一到贵阳,未作停顿,我随贵州日报同仁便直奔黔北重镇——遵义市.要知道,此次采访的重头戏几乎都在遵义地区.1935年初,对红军长征具有决定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遵义,也成为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扩大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的影响力和幅射力,对广大读者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作委员会所属的11家党报和杭州电视台,于今年4月至6月,在60多天时间里,组织50多位记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题为《接力长征》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这次采访活动就浙江而言,以前所未有的采访规模和连续报道的幅射力,在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温历史,主要是为了教育后人。通过重走长征路,经历当  相似文献   

6.
读懂红军长征史,走好新的长征路 洪奕宜 80年前,中央红军从赣南、闽西出发,走上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80年后,我们重走长征路,开启了一次红色之旅. 从7月中旬开始,由南方日报牵头发起、长征沿线11家省级党报组成的联盟采访团,正式启动了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是活动的主要执行统筹人之一,从6月份便开始筹备组织这次大型的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事务极为繁琐.但事务再多,我还是努力争取了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王学文 《青年记者》2006,(22):10-11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一些媒体选择最接近记者本色的"行走"状态,"重走长征路",亲历长征路上的艰险困苦,展开对长征精神的探寻与重拾。如何"重走长征路",既体现了媒体策划者的水准,也考验着行走记者的感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年初开始,重走长征路的新闻就开始在媒体上热闹起来,各种目的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更是如火如荼——“‘驴友’重走长征路”、“网上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看交通”、“某某集团‘重走长征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自驾车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月是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长征题材自然成了新闻媒介关注的热点.在众多关于长征题材的视线中,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省份的电视台如何拍出新意,创出精品?今年初,就成了这十一个省、自治区电视台新闻部重点考虑的课题.终于在贵州电视台的发起下,全国十一家电视台决定联手拍摄专题片《今日长征路》,重点反映红军长征途径地区的新面貌、新风尚,形式为3—5分钟的新闻专题,由各省、区台分头采访,十月份在各省《新闻联播》中联手推出.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家电视台的优势,拍出精品.同时,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们的年轻记者接受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0.
肖静 《新闻界》2001,(4):11-1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和编委会策划组织了“重走长征路”、“通南巴老区行”两组大型采访活动。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被幸运地选入了“重走长征路”一线,于6月5日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去追寻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留下的那串悲壮而坚实的足迹。我们从红军四渡赤水的古蔺县赤水河畔启步,沿乌蒙、渡金沙、过彝海、走泸定桥、越夹金山,最后穿过茫茫松潘大草原,到达红军长征纪念碑高耸入云的川主寺。将近一个月马不停蹄的行走,我们驱车5000多公里,从川南走到川北,从长江走到黄河,采访了长征在川经过的15个县市。…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年初开始,重走长征路的新闻就开始在媒体上热闹起来,各种目的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更是如火如荼——“‘驴友’重走长征路”、“网上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看交通”、“自驾车重走长征路”、“‘学生军’重走长征路”、“双胞胎兄妹向往长征路”……“重走长征路”在一些人眼里显然成了一个“筐”,什么都想往里面装。有些媒体在宣传“重走长征路”活动时,存在把严肃重大问题琐碎化和娱乐化的倾向。如有的媒体在报道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时,专门“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些“彭德怀侄女给纪念碑挑错字…  相似文献   

12.
89岁的红军老战士仲世发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的一所普通的公寓中。在这所干净、整洁的公寓病榻前,我们见到了年迈体弱的仲世发。仲老见到我们很是激动,当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仲老的眼里禁不住流出眼泪。嘴里不停地说“红军长征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干什么?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了,不讲它了,不讲它了……。仲老边说边擦眼泪。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面对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勇猛杀敌的场景。我们安慰着仲老,工作人员递上水杯。仲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沉思~会儿的仲老,给我们讲起了红军,说起了长征,忆起了过雪山和走草地的往事……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五十周年的前夕,我和杨捷同志受延安报社派遣,进行了一次长征采访。沿途经历,对我这个新闻战线上的“新兵”来说,感受确实是很多的。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教训。(一) 沿当年红军长征路采访,我们是从甘肃省会宁县开始的。到达会宁时,正是红花绿叶、流火七月的时节。很少出远门的我,在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这块光荣的土地上采访,既感到新鲜,又感到荣幸。最初几天,我们参观了会师  相似文献   

14.
寻访老山界     
记得还是戴红领巾的时候,《老山界》课文告诉我,那是红军长征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红军夜间翻越这座山时,“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下。”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艰苦卓绝的长征,老山界就牵扯着我的心。今年初秋,我从湘中进入桂北,沿着红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很多电视记者来说,2006只是职业生涯中平常的一段,大家每天都在采访拍摄、后期制作的流水线上周而复始;对我来说。2006实现了梦想、收获了光荣——因为一次采访,我有幸随中同第二十二次南极科考队远赴万里之外的绝域蛮荒,有幸和十几名同伴一起穿越了红军长征这条精神的长廊。这两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把理当属于南极人的荣耀,本来负载在红军先辈身上的光环映射到我这个普通记者的身上,我所服务的媒体,我侧身期间的大连新闻界给了我很多荣誉。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意外荣誉,我感到惶恐;面对亲人朋友同事的调侃,我觉得尴尬。现在回望南极之旅,回望长征报道,回望2006,我仍然认为,自己参加这些此生难再的活动原因不外乎三方面:首先,我是一名职业记者,理应对新闻事件的召唤、自己为之服务的媒体的期望产生回应;其次,我是个男人,走遍天下、丰满人生应该是男人的风格和本性;再次,我是个父亲,我希望自己的选择成为儿子的标杆,让身教胜于言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重走长征路──读者与我们同行樊克宁,周方平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羊城晚报和广州军区战士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手拉手重走长征路,心连心齐奔新世纪"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以及旨在为老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牵线搭桥的"重走长征─-播火者行动"。从今年3月28...  相似文献   

17.
一拍摄新闻人物,首先要研究新闻人物.这种研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过去.我在去年10月进行的《老红军寻访记》系列采访活动中,对要采访的老红军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是那方面军的、长征中的作战以及受伤情况、任职,再从当红军之初到胜利会师都一一了解.等到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庆时,这些老红军个个都成了新闻人物,如《投身革命不动摇》的老红军张海坚定革命到底的决心,拍摄了他向下一代讲述那段难忘经历的和蔼可亲的神情.《唱支山歌忆当年》老红军战士郑寿才忆起长征时,就神采飞扬地唱起当年送红军的山歌.这与采访之前的了解分不开.二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去年在《老红军寻访记》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将军孔庆德对当今的腐败风深恶痛绝,他向人们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就痛击今天的不良风气,并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富裕,全国还有上千万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于是《老将军心系人民》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产生了,孔将军心系人民的神情真实地显露在读者的面前.三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眼前进行的活动内容,打有把握之战.如获1996年全国新闻摄影新闻人物现场肖像铜奖的《吴天祥在防汛第一线》,作者张宁、叶志卫对这位人民公仆,都非常的了解,在防汛现场,他们终于成功抓拍了吴天祥在防  相似文献   

18.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6,(11):12-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毛泽东的豪迈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在几代人心中回响,当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带领的"我的长征"队伍还行进在70多年前的老路上时,2006年8月1日,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档案史料展在一个正在建设之中、尚未被公众认识的公园里隆重展出了.  相似文献   

19.
一群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长征的影响是深远的,长征的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却的。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地市报都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江苏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的“薪火相传长征路”接力采访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沿着红军长征路徒步采访,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起,到一九八五年元旦止,已走了七十七天,三千五百里。他每天走五六十里路,每天发一篇稿。前些日子在进入贵州省剑河县境苗岭山区时,由于下雪路滑,把左腿膝关节组织也挫伤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日夜兼程,把一篇接一篇的电稿发往北京。《经济日报》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专栏上的文章,像百花园里的鲜花一样,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罗开富同志这种徒步进行采访的革命精神,好得很!正如《经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