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正是对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决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历史使命;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并最终决定着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首先,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由它的外在表现——社会矛盾运动推动的。社会矛盾有着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规律,它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又是走向衰落的转折期,其社会矛盾带有时代特点。但特殊性里包含必然性。本文想从一个朝代的兴亡,探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的、最基本的动力。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剥削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这是由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但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获得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之后,最终是能够消灭剥削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 ,笔者拟就矛盾分析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举隅 ,以期对此作点探讨。一、运用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剖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要求的规律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17——— 19世纪中期 ,在西欧 ,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就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而且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采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采行市场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历史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之后又受“左”的思想影响,生产关系长期超前发展必然导致和加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现实看,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试卷中,特别是在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对历史根本原因的理解与判断,很多考生常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本原因是指导致某一历史事物发展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下面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判断在历史事物发展中,什么是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要找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例1: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9.
学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谈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郭景友,王丹玲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性质相矛盾的结果,具有其充分的客观必然性。它将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近期内不会改变。经济管理体制这种根本性改革,为高等管理学...  相似文献   

10.
纵观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是其所依赖的理论根基,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原理更是他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他要新的历史时期首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矛盾和动力学说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就是从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求同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入手。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理论武器,倡导了改革,倡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他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发展生产力始终是一个中心。生产力要解放,要发展,必须克服阻碍它发展的因素,而经济体制改革是基本途径,以摸…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孙显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于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具有能...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于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主线。生产力则是全书的基础概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起着最终决定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突出位置。”我们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昌盛,百姓和乐。因此,在教材第一节第二框题的…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经常通过阶级斗争得到实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唯一手段;在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劳动人民在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生产力发展有其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牛产关系的推动与制约,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但另一方而,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内在动力,即内在矛盾。因为社会生产本身包括着多种、多层次的关系,从而有着多层次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生产的第一层次的矛盾,它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表现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内部矛盾是社会生产第二层次的矛盾,它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四七七页)而生产,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下进行的,并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由于唯物辩证法的启迪:“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八○页),我们有理由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过程的归根到底的决定性因素,是历史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因此又可以说这三大实践活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由于三大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有主次之分,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以这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在另一历史时期又以那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以哪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取决于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哪种实践活动.当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当生产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片面地理解为总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忽略了个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片面的理解不仅误导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而且误导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使人们对个体生产力、个性、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不全面、深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理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止境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也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 ,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根本上解放了被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建国以后 ,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在新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为我国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既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又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绕开生产关系,生产力无法获得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变革现实的生产关系,构造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