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出版权首先是"出版自由权"的简称,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其主体是公民个人。以出版单位为权利主体的出版权,又分为"公权资格"与"私权资格"。同时本文阐述了作为"私权资格"之出版权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十行百家”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制定推动产业发展的出版政策、科学合理配置出版资源,研究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网络等出版权的合理配置问题,解决各种出版权分割所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对改革试点单位给予综合出版权的试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总署时也指出,要加大对改革到位、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版资源配置上向其倾斜,支持其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  相似文献   

3.
“出版权”的几种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著作权作者的民事权利 作为民事权利,出版权属于著作权.出版权是作者(或其他原始版权人)行使著作权的起点,也是作者实现著作权的途径.著作权中的出版权包括哪些内容,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世界各国版权法中规定不一.伯尔尼公约第3条(3)款及及其他一些条款中,规定"已出版"的作品,系指经作者同意而已经出版的作品;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它的复制本是以什么方式制成的,只要其份数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就应视为"出版".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的界定,实际上包括了作者行使其发表权、复制权和最低限度的发行权.  相似文献   

4.
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的法制建设问题被长期忽略,而建立一体化的出版法制是出版融合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当前出版产业实践中存在的“版权”二元化和“出版权”二元化问题切入,结合对二元化现象的成因、合理性及其对出版融合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深入剖析,围绕观念、制度和经营三个层面的一体化,对我国政府和业界如何推动出版法制一体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2015,(3):82
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社长:蒋东明总编:宋文艳出版理念——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团队精神——进取奉献温馨和谐人文情怀——在美丽的厦门出美妙的图书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5月,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厦门大学出版社是以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为主的综合出版社,拥有图书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多项出版权,出版物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经过30年的发  相似文献   

6.
鲍红 《编辑之友》2010,(12):19-21
目前,在我国图书出版业上游出版环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国有出版社,一个是民营出版公司. 前者是国家正式审批通过具有出版权的法定出版单位,后者是多年来国家严厉打击的"非法出版".直到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才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承认他们是出版环节的合法力量,但其业务仍划定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仍然限定于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期刊出版权的规定无法有效保障期刊社的正当出版利益,也无法通过期刊整体的著作权或者通过合同约定取得出版权的方式进行有效补救。对此,我们应在明确期刊社正当出版利益的基础上对期刊出版权的规定进行修正,以首发权取代禁止一稿多投规则,对法定转载权进行期限限制,并适度扩张出版权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陈昕伊  何晓燕 《编辑学报》2021,33(4):383-387
我国期刊的著作权许可尚未成熟.在深度融入世界出版格局和专有出版权的影响下,国际合作出版英文学术期刊的著作权贸易将会更加复杂.文章介绍了国际著作权贸易的通行办法,论述了合作出版的英文期刊处理著作权许可时特有的问题,论证了专有出版权的重要性,旨在为中国期刊出版方优化国际合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社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命门"和"利器"。本文从《出版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的角度分析了自然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原因,从《合同法》的角度分析了解除出版合同的实质和程序要求,并提醒出版社在与书商合作时应当注意的专有出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十行百家"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制定推动产业发展的出版政策、科学合理配置出版资源,研究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网络等出版权的合理配置问题,解决各种出版权分割所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对改革试点单位给予综合出版权的试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总署时也指出,要加大对改革到位,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版资源配置上向其倾斜,支持其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  相似文献   

11.
审稿既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专有出版权的核心所在。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出版社是否对书稿认真履行了审稿权。出版社在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中,必须坚持"三审"责任制,加强出版流程管理,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取得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的主要目的,也是出版者经营文化产业的重要权利保障和资源保障。本文试就专有出版权的法律性质、归属及侵犯专有出版权行为的认定等问题与出版界同仁作一些交流。一、专有出版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归属[案例]2001年9月1日,原告王××  相似文献   

13.
正当浮华盛宴变为无秩序、无规则追逐的目标时,新规则必将出现。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率先打起了"授权"这张牌。由此,诸多由教辅材料配版、授权引发的行业现象逐一显现。各地方出版集团,持有教材出版权的出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版业实行严格的准入限制,只有少数政府批准的国有出版社才有出版权,由于市场需要催生的无数民营出版公司,只能与出版社进行合作出版.资本合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合作方式,方兴未艾,形式多样.在此,笔者对此进行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15.
汇编期刊文章的版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作者为开展某一科研领域研究的需要,将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中的有关文章汇集成书出版的情况.那么,将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是否需要向期刊社购买"出版权"和向作者支付稿酬?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赋予出版单位综合出版权的问题,业界已经讨论多年。出版参考杂志也曾经多次给予关注,并在2009年3月(上旬刊)刊登了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调研处副处长杨颖的《出版权——从分割走向综合》一文,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赋予出版单位综合出版权,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存在法规障碍。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发展,围绕同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不同介质的出版,打通产业链,已经成为将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这样的经典成功案例俯拾皆是,从蓝精灵到哈里·波特,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到迪斯尼帝国。面对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要转变生产方式,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只有通过联合或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组建专业化的出版集团。组建后的出版集团为了生存和发展,承担起社会赋予它们的历史使命,就会强烈要求获得综合出版权,尤其是那些改革比较成功的期刊出版集团。本刊编辑部为反映业界的呼声,特组织这期有关出版单位综合出版权问题的封面文章,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的观点,又有业界精英的诉求。读者可以参考,也可以参与讨论,本刊也会陆续刊登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17.
专有出版权的界定及诉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内享有禁止他人出版该作品的权利。近年来,针对出版社专有出版权的诉讼日益增多,笔者选取近年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探讨专有出版权的性质和范围,分析对专有出版权的法律理解和适用态度,以求为出版社在维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尺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地域范围内享有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一切人再次出版该作品的权利。出版社基于最大化利益的追求,往往在与作者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中就专有出版权的归属进行约定,据此独占性地享有在  相似文献   

19.
刘佳 《编辑之友》2015,(8):93-96
网络自助出版作为新兴出版形式,颠覆了传统出版业中作者与出版社的地位与关系.出版社不再处于核心地位,作者本身充当着出版者的角色.而网络自助出版平台本质上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两者在自助出版过程中的地位与权利需要明确.传统的版式设计权归属、专有出版权的适用也产生了困境.然而该出版形式的出现并没有影响著作权理论基础,完善著作权立法、正确适用法律为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图书出版权、翻译权向图书重印权、报刊连载权、影视类改编权、数字版权等现代附属权利扩展,以图书出版的版权为核心辐射到非出版形式的版权,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改变经营模式、开发版权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竞争、谋求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