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情介绍】从2019年9月到12月,笔者所带的初一年级学生已自主完成《小王子》《我亲爱的甜橙树》《史铁生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朝花夕拾》共6本书的阅读与分享。学生已初步养成圈画重点语句、有针对性批注的阅读习惯,但对外国小说了解甚少。此外,学生读小说还停留在关注小说情节这个层面上,在他们看来好的小说至少要有一个光鲜的人物和一个完美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张成秀  刘敏 《早期教育》2001,(10):35-35
歌德8岁就能阅读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和希腊等多种字的书籍。10岁时已阅读了《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方夜谭》等名。14岁写剧本。16岁入莱比锡大学。25岁时,他用四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女性学生阅读女性小说有天然的优越性。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经典女性小说,采用比较法教学,别具一格。《祝福》、《菏花淀》、《项链》的结构、形象、标题和写作观点的赏析,联系女性学生实际,细致捕捉其精妙绝伦的描写,激发访导使其与之共鸣,深刻感受女性的特别人生,陶冶其审美创新素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预言是实现《左传》文学性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同时,它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提供了技法经验等。  相似文献   

9.
《殷芸小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文章在初步探讨此书的一些问题后,指出姚振宗以《殷芸小说》为“《通史》之外乘”的说法错误,并评价了它在保存六朝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内容上注意到它的俗化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构成了中国小说期刊第一波多彩而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潘宝 《语文知识》2013,(4):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了风格迥异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学生在阅读这些小说文本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他们阅读兴味最浓,但也是阅读速度最快、遗漏文本信息最多的一篇。据此,笔者思考,能否用一次阅读整理课的形式来重读文本,借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小说,准确把握内涵。笔者于于是选取了小说"文眼"及"字眼"两个角度切人,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对小说文本进行再梳理和再欣赏。  相似文献   

12.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诗化小说是现代小说范式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为众多作家所追随,王安忆也不例外。《乌托邦诗篇》和《伤心太平洋》是王安忆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诗化小说,它们是小说,却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并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唯芙等方面体现了王安忆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名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胡里痕的凯瑟琳》,诗集《十字路口》、《玫瑰》、《钟楼》等。鲜为人知的是,叶芝在创作诗歌和戏剧的同时,也创作短篇小说,其小说深受爱尔兰民间故事的影响,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流传甚广的这种故事的拓展和延伸。既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有强烈的现实感,又广泛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厚的寓言色彩和玄学意味,由此避免了种种生硬的说教,使小说在扑溯迷离中呈现多义,引起读者持久的阅读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国色》是一部传记体小说,该文在探讨它的艺术特质的过程中,侧重于作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人物形象的情爱与性爱、小说风格的雅与俗等关系的处理及其产生的基本风格,以便促进人们创作或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夷坚志》是志怪小说史上最宏伟的个人专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成书研究、版本研究、影响研究以及小说观的探讨等。近年来,有向文化研究延伸发展的趋势。但是,作为市民化色彩很浓的小说,对《夷坚志》的小说学研究,学界做的不够。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结合两的整体关系,指出《西游记》杂剧记叙唐僧取经内容完整,结构宏大,由此演进为小说具有必然性,并进而对它在后世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具体、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本认为,日本《小说目录》收录的《笠翁十种》,可能是戏曲。这是由于藏主混淆了小说与戏曲的概念。这一现象是由于中国近代学术界将小说、戏曲混为一谈,而影响到日本。小说与戏曲概念纠缠不清的原因除通俗学不受重视之外,还因为两确有较多共同点。而不少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小说概念,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海洋 《学语文》2007,(3):33-34
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后世作家对以前名著的接续、模仿创作。此情况至清代尤盛。但被模仿或续作最多的作品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是《红楼梦》,而实为文言小说名著《聊斋志异》。自《聊斋志异》广泛流行后,后世不仅直接仿拟它的作品众多,而且几乎所有的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