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政治智慧,也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过去,由于革命需要,要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因此对于古代政治制度也主要是强调专制主义这一个方面。而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全貌,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则多有忽略。  相似文献   

2.
图1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看上去没有手拿“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相似文献   

3.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的东西,教学设计中应当作为批判的对象看待。本专题的学习目的到底是什么?应当采取怎样的价值取向?对此,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表述并不十分明朗,从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上奏是官员请示工作和接触皇帝的重要路径。这使得许多大臣得以和皇帝直接交换意见,不但便于处理政事,也便于皇帝了解自己,增进和皇帝的感情。因此,章奏和决策密切有关。它是决策信息的主要传输渠道,也是决策权的主要寄托和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上行文书,章奏的格式、写作、封装、运递、接收等程序问题十分重要,其书写和运行形式的要求和程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标导学】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专题重点掌握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安排在《历史Ⅰ》第一单元,分4个专题,根据课标编写的四种版本教科书(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在描述上有许多差异,本文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禅让制释: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原始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民主推举”事实上是氏族贵族的民主。世袭制释: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实行。包括王位世袭制和诸侯、卿、大夫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从秦始皇开始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散文若干焦点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特征、古典散文的分类、中国散文史的分期和发展规律,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终”、“死”、“没”、“人”、“言”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向积极方面偏移。从这些词的词义特征和语境特征来看,偏移的词义是一种隐涵义,是语用推理的结果,没有成为词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史研究再度兴起,它打破了此前公式化、概念化通史一家独盛的局面,使史学研究内容多元丰富起来.继则因国学及儒学研究的再兴,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关于文化史的概念、体例、分期、中外比较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诸方面,仍存在一些理论上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课堂的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盘活学生潜能,会收到一石数鸟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总是打上本民族价值观念的深深烙痕,与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性也有密切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过程中,从西方借取了文学理论的术语和观念,建立起文学理论的体系,推进了学术的进展,但同时却在古代和现代文论间造成断裂。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竞争中,回顾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促进今天文学理论的民族化,是不应被忽视的课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尝试提出三点,借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的、能动开放的体系。其逻辑起点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中人们对优良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其行为的追求,沿此进一步推演出一套范畴体系、规律体系。这一内在演绎体系外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图式时,依次展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体系论、行为论、过程论、发展论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框架。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深入建构过程中,提出了若干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代井田、曹魏屯田、西晋占田以及北魏、隋唐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田土制度.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的更替昭显着这样一对矛盾力量的消长:一方面,国家力图强化对土地私有权的干预;另一方面,土地权属却总是处于由公有向私有异化的趋势之中.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及至一步步深化的过程并不是平坦的,它始终是在阻力中曲折前行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在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文学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纵横比较,关键词的合理运用,文化背景的介绍,寓教于乐等等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面,增强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的共性经济思想,得到“伦理—价格—分配”这个主体框架。分工反映劳动,分配反映劳动价值,理想的最终目标是以分配来定位,有价格实现才有分配实现,价格被伦理约束,分配也受伦理制约。历史上中国经济思想曾对周边区域产生巨大的辐射力,但始终没有形成体系,并从唐代与西欧拉开距离。中国经济思想吸纳西方经济思想后出现重新整合。宗教伦理为各种经济思想的会通融合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