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至凌 《钓鱼》2013,(13):38-39
2012年7月31日,我在云蒙湖钓鱼。开钓时间不长,来了两位玩海竿的钓友,在对面百米远的地方投下了30余根海竿。因手竿不上鱼,我就有一竿没一竿地钓下去,偶尔钓上尾小鲫鱼或白鲦。我们这儿虽然没有多少鱼咬钩,可对面的海竿阵地上却是热火朝天,不时传来报警器的报警声。抬头望去,其中一根海竿已经弯下了腰,竿梢被鱼拉得接近水面了。一钓友飞速跑过去,抓起竿后来个大力扬竿,只见竿子随之一个大弯腰后弹了回来,鱼跑了。  相似文献   

2.
郅辽 《钓鱼》2005,(22):40-40
在生产性钓鱼中有一种用于排钩,俗称歪嘴钩的鱼钩。它的特点是钩尖内折,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故又称翘立钩.用它钓整、德、鳗鲡、黄颡等直吞不吐的鱼效果奇佳。后来,有人把它移植到不用浮子的手线和插竿钓组上,头天晚上抛钩,第二天收线,中了钩的鱼居然不能脱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2,(13):28-28
九、子线粗细和软硬度 在垂钓中,子线的粗细和软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是子线越细越柔软,鱼口就会越好。子线过粗或者过硬,都对鱼就饵形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被钓放过多次,和经常钓鱼的地方,鱼已经被钓猾了,使用细线小钩才是正确的选择。否则,有口不中鱼就成家常便饭。再就是寒冷的冬天,因水温太低,导致鱼身僵体硬,开口小吸力弱,粗硬子柔软度差,挡口严重,有口不中鱼就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于中海 《钓鱼》2011,(4):38-39
2010年8月20日,我和三位钓友去朋友鱼塘钓鱼。该塘我们已去钓过一次,塘面约五亩,水深1米多,里面曾经粗放型地放养些鲤鱼、草鱼、鲢鱼。由于塘主多年不在家,其亲友经常随便用网、电捕捞,如今,塘里仅剩些难以打捞的鲤鱼了。估计鲫鱼的数量也应该不少,因为该塘是多年没干涸过的老塘。  相似文献   

6.
7.
渔夫 《垂钓》2003,(9):24-26
鱼儿懒洋洋地赖在水里,悠闲地吹着泡泡,对递到嘴边的美味摇头摆尾。钓鱼人换多少花样也是白费力气,鱼儿不给你面子啦!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国家,高尔夫球场在与高额的地税作抗争,那是土地至尊价值的必然结果。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相信土地税收是政府征收税中最不公平的一项,因为它的征收方式与收入或支付能力无关。对高尔夫球场来说,征地税或许在十万美元以上,在高尔夫球场的各项支出中仅次于员工薪金总额。许多高尔夫球场都已经聘请了律师及征地税方面的资深人士以减少球场的评估价,这些律师及资深人士再将节省下来的税收费的1%作为他们的酬劳。  相似文献   

9.
郅辽 《钓鱼》2005,(18):43-43
其实.早在我们认识日本袖钩之前.国产铁锚牌鱼钩就有了“袖钩”雏形,即所谓3字头.从大到小有9个规格。它的特点是强度高.钩柄长.钩弯平打.适合穿蚯蚓.在钓鲫时能兼顾鲤鱼。因钓组差异导致提竿技术的不同.在底钓用蚯蚓做钓饵时,我们注重了提竿发力.用深剌穿透来防止脱钩跑鱼.故而对钩条的要求是强度而不是细.对钩尖的锐利也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日本制造的袖钩有平打和不平打两种.平打的钩条比较硬.适合搓饵钓底:不平打的钩颈细.阻碍小.穿刺力强。随着拉饵速钓术的出现,细钩条白袖流行了.这与它的钩颈短而细.容易拉出饵球是一致的.但搓饵钓底也用未经平打袖钩就暴露出缺点来了。  相似文献   

10.
侯增福 《钓鱼》2008,(13):31-33
2007年9月7日,是个钓鱼的好日子,风和日丽,气温17℃~218℃,东南风2级左右。天刚亮,我和钓友老常等人便来到了漳武水库上游的养鸭场附近,这里是我们多次垂钓的老地方(水库常年不收费,小鱼不少,大鱼比较难钓)。到达钓位一看,水位没有上涨,也没有下降,水面上不时有水花出现,我们便抓紧时间在以往各自的钓位上忙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张洪波 《中国钓鱼》2012,(11):76-78
对于钓鱼人来说,深秋的周末,如果能遇到一个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比捡个秦朝时代的鱼钩还让人惊喜兴奋。然天气的好孬,由上头的行政长官雷公、电母掌控,我们不如意,最多是骂骂咧咧而已。瘾头大的,骂完了照样出钓,哪还有一点原则性。  相似文献   

12.
广大钓友都知道,对于某些钓位,如果非得钓你想要钓的某种对象鱼,往往是钓不到的,我们可以把不能钓到某种对象鱼的钓位,称之为“死”钓位。这种“死”钓位至少具备以下两点:一是你想要钓的对象鱼根本就没有;二是即便通过人为诱鱼,也很难将对象鱼引诱过来。这种钓位太多了,以冬季出现的区域最广,范围也更大。这种钓位不但冬春夏秋都会出现...  相似文献   

13.
邹思全 《钓鱼》2012,(10):22-22
在垂钓中,尤其是在使用悬坠钓法时,常常出现窝中明显有鱼在活动,就是不咬钩,或出现漂相紊乱上鱼率很低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鱼不咬钩或咬钩不积极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鱼不咬钩,该怎样应对,如何应对?就成了钓鱼人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多年的垂钓经验和钓鱼日记记录,理论再结合实践,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小问题,只要进行认真细致分析,准确判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症配药,鱼就会咬钩。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垂钓》2014,(2):34-37
凌晨出发到钓场。打窝抽窝折腾了大半天,除了零零散散的几条小鱼。收获相当惨淡。午后,太阳相当毒辣,鱼护里几条半死不活的小鱼偶尔浮上来透透气,王小帅斜倚在钓椅靠背上。看着犹入水缸的浮标,不由得眉头紧锁。鱼都哪去了?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整理藏品时,其中有一枚是2003年从北京寄来的当年发行的JP116(1—1)邮资明信片。这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发行的,主图吉祥物和票图会徽构思精巧,设色素雅,线条流畅,充满动感,让观赏者连连赞叹。  相似文献   

16.
赵玉堂 《垂钓》2011,(9):30-32
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  相似文献   

17.
18.
李东前 《垂钓》2008,8(8):41-42
子线打结、缠绕和断线是令钓鱼人很头痛的事。特别是在抢时间、钓快鱼的比赛中,频繁更换子线将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所以找出解决子线缠、断的对策,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上鱼速度。  相似文献   

19.
郅辽 《钓鱼》2012,(9):16-17
数千年来,钓鱼用什么饵应该是见仁见智,可是从90年代中期起,先是推广"台钓",继而以"台钓"为核心的竞技钓鱼禁止用虫饵了,理由是虫饵破坏生态,不文明、不卫生。在此背景下,国产鱼饵起步,经过20年发展,除了在破解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鱼饵的基础上,走模仿性创新之路外,还形成了以多种添加剂为代表的"小药"市场。从此剥去标签,故隐其名或改一个名称的袋装、瓶装、罐装"小药"成了竞技必备。  相似文献   

20.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