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8月上旬召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分卷审稿会上,我见到了半月前刚刚谋过面的吴宝康教授.京郊怀柔一周间的朝夕相处,使我有幸与先生恳谈多次,早就萌生的采访先生的愿望也就终于得偿.与吴老半月前的见面是在"中国档案学会向曾三、裴桐、吴宝康授予档案学研究荣誉奖大会"上.这次向先生求教的话题便从获奖开始.吴老谦逊地说:"提起中国档案学会给我的  相似文献   

2.
<正>朱屺瞻先生是我的老师辈,忘年交。屺老人好,画好,性隋坦荡。我在长乐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时,屺老的家在巨鹿路,仅一路之隔。他常常拄着拐杖出来散步。有时挎一篮子,篮里放一瓶子,遇到熟人,人家向他问候,他便说:"散散步,顺便打打酱油,买点醋。"我上下班路上经常碰到他。每次遇到,就停下自行车,向先生问好。我比屺老年小近30岁,先生视我如晚辈,既亲和,又时加指点。一次,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来参会的乒乓球教练、运动员徐寅生、  相似文献   

3.
一次最严厉的批评1959年11月18日,周总理的秘书顾明同志通知我,总理要找我谈话,要我马上到西华厅去。这是我一生中受到周总理的最严厉的批评。当我走进总理办公室时,周总理正在批阅文件。他先把一封信给我看。这是李富春同志写给小平同志并报周总理的信,内容是批评人民日报11月16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1月到10月全国工业生产情况,报道这十个月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年同期增长48.9%。富春同志认为,这篇报道严重违反中央规定。  相似文献   

4.
日记(一九五四年) 一月一日“即使我是一根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的话鼓舞我.我要象他说的那样对待生活. 二月二十五日通县四合庄这次到农村几个月,做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心情很愉快。尽管身上总是疼,又咳嗽,走路也困难,可是我还是成天东跑西走,不肯  相似文献   

5.
1949年5月27日这天 1949年5月27日,对曾经苦难深重的上海人民来讲,是个令人欢欣鼓舞和难忘的日子;而对于我这个曾经镇守上海的国民党军队的中级指挥官来讲,同样是个令人暗自庆幸与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27日凌晨二三点钟的时候,我终于接到了上级要我部从宝山月浦阵地向吴淞口撤退的命令。当时我在国民党52军任军副参谋长兼296师参谋长,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8日是王子强逝世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以至现在想起仍隐隐作痛,我真不愿相信他真的走了。回想去年9月初,我们曾约定,11月26日要庆贺他的七十大寿;9月27日,他还在和同事们举杯共庆共和国的生日;9月29日,他还在我的办公室说:“让我帮你做点儿什么吧。”他的话音尚在耳边,叫我怎么敢相信?  相似文献   

7.
李杨 《当代传播》2006,(1):89-90
2004年2月14日上午10点,对于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六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时刻。他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见到了亲人温家宝总理。对于我来说也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我采写的《达吾提·阿西木北京探亲记》获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照片获“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达吾提·阿西木要到北京去看望亲人温家宝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已经和总理联系好了,要我们一起去北京拍摄这次活动的珍贵图片资料,明天就出发,要我做好准备。我听了非常高兴,回想2003年3月16日随同温家宝总理前往地震灾区采访时,总理亲民、爱民的言行在我脑海中如同电影般  相似文献   

8.
回顾自己走过的摄影之路,最使我难忘的是1984年2月8日那个光辉灿烂的日子。那天我为邓小平同志视察驻厦门海军部队拍摄照片和写报道。当时,我是水警区政治部的新闻干事。一大早,水警区政委胡军康就指示我:“一定要把邓小平同志视察部队的摄影和报道搞好,做到准确及时无差错。” 早饭后,我身背两架照相机走出了办公室。在水警区政治部办公楼前面,耸立着两块醒目的语录牌,右边一块是毛主席1953年视察人民海军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左边一块便是邓小平1975年6月26日为海…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摄影记者的功夫要靠自己在新闻现场磨练的话,那么,突发性新闻,尤其是灾难性的突发新闻现场则是摄影记者练功夫的好场所,好机会。去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我提供了一次练功夫的机会。其中,7月10日、26日两天的新闻现场更使我难忘。 1991年7月10日。对每年总有的一般性水灾的麻木使得我对去年特大洪灾初起时有些视而不见。7月6日、7日、8日连续几天苏皖地区暴雨不停,使我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9日上班后我要了长途电话,分别向苏、皖、鄂三省驻军了解情况,遂决定去湖北灾区采访。经领导批准,乘上了特快列车南下。这使我成为解放军报第一个从北京奔赴灾区的摄影记者,成为首都几大新闻单  相似文献   

10.
冷静的促进派1958年10月25日上午,毛主席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我原以为,大概是谈发表毛主席的《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两周前毛主席要我和田家英把《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毛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加以补充(主要是增加1957年和1958年的言论),并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个  相似文献   

11.
假币扰乱国家金融必须严厉打击。但是,作为当事人,无论是谁无意间收到假币,都想把它退还原主,并要求其支付真钱,以免自身利益受损。日前,向先生作为局外人调停了赵女士与店老板商先  相似文献   

12.
这层“膜”是哪里来的我于一九六三年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我换下了学生装,穿上了军装。到报社不久,社党委决定让我下连当兵锻炼一年,十月十一日我到了某部五连当兵。刚到连队,一切都感到新鲜,下决心要在这里好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1982年7月30日到单位报到的。这个日子记得清楚,是因为同学告诉我,报到要在月底,那样可以拿到半个月的工资。当时北京二环路以外就是大片的庄稼地,我要工作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1978年成立后,几易其址,现在搬到安定门外蒋宅口外馆东街一处三层楼房里,周围都是农家和玉米地,幸亏家在北京的朱延平同学接站,把我送到地方,他在此前已经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管人事的同志把我安顿到三楼的宿舍里,又和我要进入工作的部门打好招呼,我就准备上班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摄影记者的功夫要靠自己在新闻现场磨练的话,那么,突发性新闻,尤其是灾难性的突发新闻现场则是摄影记者练功夫的好场所,好机会。去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我提供了一次练功夫的机会。其中,7月10日、26日两天的新闻现场更使我难忘。1991年7月10日。对每年总有的一般性水灾的麻木使得我对去年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时,我还在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编辑部工作。12月4日,出版社党委书记朱明钰打电话给我,要我准备第二天出差去北京,说是有一本关于编辑出版的教材要编写、出版,社里考虑到我曾是《出版词典》的责任编辑之一,决定由  相似文献   

16.
冷静的促进派 1958年10月25日上午,毛主席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我原以为,大概是谈发表毛主席的《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两周前毛主席要我和田家英把《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毛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加以补充(主要是增加1957年和1958年的言论),并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个按语,在报上发表。加以过去几个月中,从8月下旬炮打金门、马祖开始,毛主席十分注意国际问题,所以我想大概是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61年从野战军调到解放军报当记者的。三百六十行,新闻工作是我特喜欢的一行,尤其是干记者。我觉得,当记者,天天要和不同的人物打交道,天天要接触新的事物,天天要探讨新的话题,天天变换着环境气氛。那滋味,好像天天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里畅游,天天在翻读一本透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充满了新鲜感。我确信,干记者工作,不管多苦多累,精神上不会衰老,人生趣味是极其丰富的。在记者岗位,我一干就是25年。本来,我打算干它一辈子。25年的记者生涯,无数的酸甜苦辣,编织了一条难以忘怀的记忆链。记忆链中有一粒珍珠:我采访过一位共和国元帅。那是1984年5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作为记者,节假日观念是很淡薄的。果然,早饭刚撂下碗筷,电话铃响了,军区党委办公室通知(当时我任解放军报常驻南京军区记者组组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1日下午两点,林柏第一次把手里一把大红大白的药吞入喉中。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似乎还算幸运。 出生在辽宁某小镇的林柏,从一出生便是血友病患者。因注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第八因子而感染。那天是2月14日,情人节,他把怀孕四个月的妻子拉到他们谈恋爱时常去的小公园,铁青着脸把一切都告诉她。“你肚子里的孩子不能要了,我要向生产第八因子的药厂索赔,我要去北京治病,我要活下去……”语无伦次,妻子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七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消息,我的名字有幸位列长江奖系列。此后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摘取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桂冠——长江韬奋奖的?”回顾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采访作风一定要扎实,要深入一线跑新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2日,长篇通讯《植根在人民中间——追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在《人民日报》第五版整版刊发后,报社领导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说这篇文章取得了一点荣誉和成绩,这荣誉和成绩应该归功于人民日报,因为有了《人民日报》这块阵地,才有了这篇文章的采访和刊出,同时还应该感谢报社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任务。接受任务是在2005年7月21日,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国内政治部的同事说:“马利主任对采访和文字都要求很严,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听了,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努力,为人民日报争光。去西藏前,马主任给了我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