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记者报道中国的事情,优秀的可以举出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等。对中国抱偏见的记者也不乏其人,“文革”时期一位叫安东尼奥尼的,据说来到中国专挑阴暗面、落后面拍摄报道,于是,咱们在报纸上狠狠批判了一通。拨乱反正之后,说是批错了,是上了“四人帮”的当。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其意识形态为中心设置议程,配合国际传播力优势和"扒粪"传统,使得国际舆论过度关注中国的阴暗面.面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淆乱事实",中国媒体并不是没有相关报道"以正视听",但对这些声音,西方媒体习惯加上如"据中国官方辩称"、"来自中国的报道"一类的标签,将其归为可疑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舆论的正确与否,关键要看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如何,宣传报道的“度”把握得如何。这一点,对从事政法报道的记者、编辑来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法制报道涉及的阴暗面较多,在揭露、抨击种种丑恶现象、犯罪活动时,更应该注意把握好“度”。既要把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丑恶现象明了无误地告诉读者,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又要使读者从报道中看到消除丑恶的希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与“记者”的关系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报道手段的记者。也就是说,“摄影记者”的角色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都是记者,他们各有不同,前者以摄影为报道手段,后者以文字为报道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摄影记者对“摄影”角色的意识很强烈,而对“记者”角色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5.
Web2.0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播环境的改变,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情况的复杂性,“官方”和“民间”舆论场在日常性的宣传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都存在一些差异.打通两个舆论场,加强官方和民间的互动、沟通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着重以国家电视台和微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1、忽视“人”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人”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同时也为传播的受体。通过人对新闻的“处理”,从容使得枯燥的新闻开始变得具有思想和感情,并实现对思想的传播。而在当前的体育新闻的传播中,对“人”的关怀和人格尊严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本文所探讨的“人”,不是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其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缺乏对人的在情感、生存状态方面报道的思考。如在某次国际比赛当中,50米手枪运动员谭宗亮获得银牌。在记者对其进行的采访中,多次给在场的记者强调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面对运动员的强调,广大的记者却反复的强调“预赛第一名,决赛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成绩”、“你参加四次奥运会,却获得一枚银牌,你觉得有愧吗?”等问题,如此的不依不挠,更是对体育新闻记者操守的反问和思考,从而背离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记者往往要谨慎,避免侵犯名誉权。防范名誉侵权的方法有许多,其中的一条就是不可听信道听途说,要保证新闻有可靠的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据官方”,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那么,“据官方”就是进了保险箱吗?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判定新闻媒体和出版物是否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标准是看报道是否真实和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如果媒体报道“严重失实”或“主要内容失实”或有诽谤内容就会构成侵权。 唐德华指出,保护公民的名誉仅与维护新闻单位的舆沦监督权同样重要。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里的“报道客观准确”是指要与官方公布的文书一致,包括那些  相似文献   

9.
汉城奥运会报道的新气息张抒(人民日报记者): 说起汉城奥运会国内报道与以往有何不同,我以为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从主观的“以我为主”,走向客观大量地描绘了真正的中心场景,一大批明星中的明星出类拔萃的国外选手占据了大量版面,而不像以往那样有点缀之嫌.因而报道给人一种具有世界意识的印象。第二个大变化是对本国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反应迅速,记者敢于直截了当独抒己见,一改过去报喜不报忧或文过饰非的陈腐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1.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验式报道的界说 我国新闻界目前对体验式报道的研究滞后于体验式报道的采写。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界说,目前尚无定论。 有人认为,记者深入到现场采写的报道就是体验式报道。这一界说没有突出“体验”性。记者深入到现场,若只是耳闻目睹,不去身体力行,写出的报道只能称现场短新闻,不能说是体验式报道。 有人提出,体验式报道是记者为了把艰苦工作岗位上的酸甜苦辣告诉读者而在这种岗位上体验后写成的报道。还有人说,记者为了揭露阴暗面,在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要讲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大局意识.这是无庸置疑的。把握正确的报道导向是驻外记者的基本功。驻外记者常驻国外,与在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长期处于驻在国舆论或者西方舆论的包围之中.每天都要接受他们的灌输和熏陶。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当地官方和舆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它跑。这当然是很危险的。因此.驻外记者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脑子中必须时刻上紧“政治”这根弦,遇到问题时必须过一下脑子:我们中国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应该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掌握什么调子?  相似文献   

14.
微博的兴起使公民在网络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网络中的舆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网络民间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和官方媒体塑造的“官方舆论场”有诸多不同。官方媒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截止2013年10月,《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量已突破千万,位列官方媒体微博之首。《人民日报》微博结合了两种舆论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为以往两种不同的舆论场之间提供了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5.
郭小平  王伟 《新闻传播》2005,(12):62-63
我们不得不面对教育报道在现实中的传播障碍:教育新闻少突发,多常规;变化缓慢、隐蔽;专业性强:教育报道的视野局限于学校教育,角度选择鲜为受众着想,内容多流于平面:对学校工作和教师的工作宣传多,对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了解和宣传少;对学生只有“教育”意识而缺乏服务意识。教育新闻在主观与客观上面临的传播障碍,限制了教育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使得教育新闻难以走近学生与家长。  相似文献   

16.
何村 《新闻界》2006,(2):60-61
如今,“炒作”和“恶意炒作”这样的词汇频繁地见诸报端。作为新闻记者,也经常地被指责为“炒作者”和“恶意炒作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炒作?什么是恶意炒作?炒作和正常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这是让新闻工作者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应该向广大读者讲清楚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什么问题成了热点,就是一片“新闻炒作”的指责声,然后就是对记者的种种批判。似乎是所有的责任,都要由记者来负。记者这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仿佛成为了矛盾和舆论热点的制造者。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记者报道不对,不报道也不对,有时,记者真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评论和新闻分析在《美国之音》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九七六年七月,美国国会通过批准的《美国之音章程》第三条规定:“美国之音应清楚有效地报道美国政策,同时也报道对这些政策所进行的认真讨论和意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美国之音》评论和新闻分析的指导原则。《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官方电台,但是,为了争夺听众,它又竭力标榜“客观”和“公正”,摆出一副不受官方控制的样子。“美国之音”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认为,他们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同那些商业性电视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中的从业人员一样。但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素材了解客观情况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活动。面对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者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必须深入采访,通过广泛的采集,去伪存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采访是记者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条必由途径,是记者一项特殊的基本功。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丹拉瑟说:“如果不能采访,就没有资格做报道,那么就会离开主持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视点     
官方话语体系应是“仆人”的口气
  社会沟通不畅,一个直接的表现是“官方”与“民间”在话语上“各说各话”。官方话语体系,是国家权力结构的公共政策传达、权威信息发布,它具备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和严谨的规范性。而民间话语体系,是长期积聚的各种民间思潮的舆论表达。弥合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形成社会舆论合力,才能培育和保持整个社会对政治稳定的“忠诚度”。在这种努力中,官方话语首先要放下身架。  相似文献   

20.
徐鷃 《新闻窗》2008,(6):66-67
一、新闻直播出镜记者的素养界定 1、出镜记者界定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是:“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为: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通讯员和记者在镜头前通过连线,向演播室内的主持人或者向观众报告现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向新闻当事人提出观众想提出的问题,并找出答案,同时,对所报道新闻事实的准确性负责,出镜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恰当,评论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