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侵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侵权是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荣誉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而狭义的新闻侵权专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侵害行为。本文特指后者。  相似文献   

2.
范懿之 《中国记者》2015,(4):101-102
新闻官司大都因新闻侵权引起,新闻侵权又以新闻侵害人格权居多,行为人通过新闻报道使公民人格受到损害,由此引发新闻侵权诉讼。实际上,新闻真实性原则决定了新闻报道本身不会构成对公民人格权的侵害;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在新闻实践中,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还是屡有发生。实际上,严格按照新闻规律进行采访报道,就能够有效防范新闻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3.
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有学者认为,公民新闻就是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收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催生了公民新闻这一新事物。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是指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而言来自公民的或经其参与的非专业新闻报道。本文在阐明公民新闻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利用个案研究法就贞观微信公众号对公民新闻的探索进行了分析,思考贞观的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公民新闻报道内容的独特创造及公民记者报道某则公民新闻的主要目的之视角,可将目前我国公民新闻作品区分为三大类:利益诉求类、探询真相类、社会动员类.利益诉求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议题式抗争活动,是抗争政治的反映;探询真相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主动挖掘事件信息曝光事件真相的新闻,是对信息政治的吁求;社会动员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相关社会活动的新闻,是责任政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新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重构事实真相"方面的优势。公民新闻是由非专业新闻工作者报道第一手新闻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民主,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权的垄断。公民新闻本身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公民新闻的发布并非不需要"把关人","公民记者"的素质水平关系着公民新闻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专业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构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共享新闻(citizen participatory joumalism)也称为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指来自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者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在《草根媒体》一书中,Dan Gillmor将其定义为公民共享新闻报道,就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不只是职业传媒人的专权,更多的普通百姓通过网络也跨入了新闻资讯供给行列。为了聚合公民记者的报道力量,CCTV.COM需要创建公民新闻板块,呈现开放、互动形态的公民新闻栏目,一方面将为公民记者提供一个聚合的、  相似文献   

10.
众筹新闻的出现,让人不难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公民新闻。传统公民新闻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传播者的非专业性、内容质量无保证、结构不合理等种种瓶颈,而众筹新闻模式的出现,体现出新闻报道由广泛的、碎片式的发展向更为深度的、窄播的、优质的方向发展的态势,这应该是公民参与式传播内涵的一种新的演进。而众筹新闻与传统的公民新闻有着怎样的区别?公民新闻为何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众筹新闻模式又对公民新闻向前继续发展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取材来源隐匿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新闻取材来源隐匿在各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状况及其对新闻报道自由和公民知情权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侵权纠纷的双向思考张西明新闻侵权纠纷,是指由于新闻报道或评论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人身权作为公民和法人因其人格和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而人格权中的很多内容,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都可能因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官司,一般是指由新闻报道行为引发的诉讼。它大都发生在新闻作者(记者、通讯员)、新闻单位与报道所涉及的当事人之间,讼争的焦点主要围绕是否构成对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一旦发生新闻侵权,应由新闻机构法人承担民事责任,而记者只对本机构承担行政责任。由于新闻报道失实或报道了不应报道的情况,损害了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以下简称"新闻侵权勺,其法律责任如何承担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宏铭 《今传媒》2007,(1):48-49
"维权",顾名思义,就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新闻维权,就是运用新闻报道的手段进行维权.作为新闻媒体应不应该将"维权"作为一项重要功能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公民新闻"中的"公民"一词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目前鲜见于关于老百姓的新闻报道里,倒是在很多媒体评论里经常见到,但凡跟公众切实利益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媒体评论里莫不使用"公民"、"公民意识"、"公民社会"等术语.在新闻报道里,用于描述老百姓群体的更常见的概念则是"市民"、"群众"、"百姓"等.沿着媒体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从"市民"到"公民"的路径而行,公民新闻的图变轨迹也将跃然纸上.本文将以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条形码》栏目为样本,研究近年来业界对公民新闻的探索.这些结论不仅对公民新闻有宝贵价值,对了解中国其他的新闻形态和反思媒体立场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不文明行为新闻报道的讨论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支持具有绝对化倾向,而关于普通公民而不是公共人物的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度让渡则很少讨论.其中,近期以马赛克为主的技术处理成为深扰新闻媒体平衡公共权利与公民隐私权的集中表征之一.本文运用新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武汉地铁"泼面女"等新闻事件,对新闻媒体关于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对当事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触及进行了论述,在坚持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公民隐私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又主张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适度性.不过,新闻信息传播中普通公民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当让渡也有禁区,即特殊群体例外原则和有助于有错方不给社会增加负能量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新闻世界》2012,(6):138-13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参与程度的提高,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化媒体和原有的论坛成为为公众提供新闻、分享信息的主要途径,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已初见端倪。普通公民逐渐改变“接受信息”的被动地位,转而主动制作与传播信息,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报道者”。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当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提出未来我国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