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当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从而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的阶段,在他们人生的起始阶段,做好品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也是必需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思想品德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根本。道德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品德教育应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新课程改革下品德课堂教学追求的新理念、新思想。追求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教学是教师基于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做出的一种全新探索。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品德素质,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人才,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融合社会发展的进程,从而提升小学品德教育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改进陈旧的小学品德教学方式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对小学品德生活化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手段等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原有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今时代小学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性格、学习心态等进行关注,并对于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考虑充分去开发、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小学品德课堂变成富有生活化的多彩课堂。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苏雅玲 《考试周刊》2014,(31):181-18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求随之改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地改革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多年执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愈加重视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相应忽视了对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现象,也是教育活动需要重视的教学目标改进方向。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构建研究,思考小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认识的促进价值,以此来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薛利芳 《教师》2015,(4):12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实现综合性活动体验。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自己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从而达成品德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真正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的综合经验而形成的内在的道德观。品德课堂的教学回归生活这个教学理念,以生活为本,具体的方式方法取之于生活,也回归到生活当中。要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主动探索生活,把对生活的见解和问题一并带到课堂中去解决。同时学习不单只局限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把生活实际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3.
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品德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但在当今的品德课堂上,却常常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我结合十多年的品德课教学经验,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在课堂上强调生活化,在课后注重实践,这样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才会都沐浴着品德教育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教师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为此,探寻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依托源自生活的事件促进真实学习过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钟亚 《考试周刊》2012,(48):128-12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的特点,提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理解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实践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特别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和体现"生活性"的特点,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利用几个教学案例分析了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如何突出课程"生活性"特点,提高农村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改革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在目前小学品德教育中,很多教师都采用直接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进行直接记忆。这种方法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品德与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素质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意义。此次研究主要是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全面,其理解力不足,想象力也还未得到充分激发,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立,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该课程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真情实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自主感悟人生道理,同时让学生形成知与行和谐的生活模式,不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还可以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够达到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涵养和境界,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都是源于家庭的引导和教师的帮扶。在进行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把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更新。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品德这门课程当中,从生活当中发现品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