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导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发展的工作4年来进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当前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志愿服务管理的创新策略:包括开展以志愿服务为基点的、指导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和借助技术支持,加快实现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为扬州创成和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应基于现实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努力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实践,归纳了志愿服务工作非"常态化"时期的特点,提出了要在常态化发展中着意引导的问题,阐发对北京志愿服务管理常态化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为例,提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历史"拐点",并就志愿服务事业今后的发展展开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实践中的体现。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已逐步实现了理念、组织、内容、筹备和基地的常态化,但也存在资金、专业性与深度制约等因素,需进行更长远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内容单一,服务空间有待拓展;服务保障制度、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构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的途径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高校扶持和社会协作机制,构建志愿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薇  孙舟 《河南教育》2022,(7):23-25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其中老年人群体面临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大的挑战。大学生志愿者一直是助老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研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欧阳浩洪 《科教导刊》2023,(11):134-13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微公益作为一种依托新媒介产生的全新的公益形式,迅速收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传递社会正能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当代青年团体来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对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对中华优秀道德品质的传承亦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对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索了微公益视角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须从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海丝先行区建设需求出发,打造"海丝"志愿服务品牌、搭建"海丝"志愿服务平台、健全"海丝"志愿服务机制,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经济基础,但是志愿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本调查研究着眼点在于不同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采用调查研究方法,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寻找对策以推动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包括建立健全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机制、提升大学生文化志愿者组织管理水平、推进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综合包户"作为志愿服务项目近30年的发展进程。"综合包户"被誉为北京志愿服务的发端,项目的社会化发展中,显现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宽志愿服务对象、深化志愿服务内涵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该项目贵在坚持、重在创新、持续育人等基本经验,认为"综合包户"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4.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王津  王宏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18-118
“志愿服务学分化”可以让大学生从课本走入社会,将第三课堂的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学分,通过对大学生所参与的志愿服务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定,利用高校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学分制成绩可以让志愿服务的推广和实施产生新的动力,学分制档案有利于招聘单位作为用人参考。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服务他人,充实自己,拓展素质,磨炼心志,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林雪芝 《文教资料》2012,(28):153-155
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从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确立对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正确领导;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依托地缘优势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身边的好榜样,打造可亲可近的道德参照;追求项目化品牌化,杜绝形式主义,将学雷锋进行到底四个方面,对高校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综述。同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对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进行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可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充满生机与活力,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大学生服务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包括法律法规建设、激励体制建设、经费体制建设和后勤保障建设四个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利益补偿的重要作用试起,对其常态化保障机制建设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牵动社会整体的伟大事业,它是完善社会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软实力",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创新。政府、企业、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协作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日益突出。社会体育服务力量的滞后与匮乏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体育工作是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体育院系的社会化志愿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实现二者的接轨将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等手段探索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并在实际社会志愿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并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