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从身边的例子中学习到对我们有用的地理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生活化,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地理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发言;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这是地理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地理。  相似文献   

3.
正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诟病,这是众所周知的。很多观点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能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突围出来,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没有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学生的语文素养(主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5.
正新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对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调整。就本节课而言,教材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不仅契合时代要求,更具有时效性;教学内容编排、学生活动设计方面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所有这些调整和变化都体现了这一地理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突出了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新教材,辨析教学内容,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天气要素的分解诠释,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图表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1.走近生活,走向开放性空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在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大大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和认识水  相似文献   

9.
马彩霞 《学周刊C版》2020,(15):123-124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现状下,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上分析,就是要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学习,既要体现真情实感,还要逐渐地在阅读中掌握写作的技巧,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提升读写水平。本文就通过介绍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依托于现有的课本教材,进行读写能力的提升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情感出发,用"心"与学生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挖揭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要达到"让中职生喜欢上地理课"这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其中,作为范例的价值就是要充分开掘、利用教材文本中的教学价值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积极历练中强化语用实践,唤醒学生沉睡的意识。笔者就以《鸟语》一文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一、引入有效资源,激发表达欲望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不仅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不能将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是品德教学的追求。如果教师只进行单纯的说教,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则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应让生活成为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张海生 《学子》2014,(6):22-22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读教材时,我们大多尝试从编者的视角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教师的层面上探究教材细枝末节。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解读教材的终极目标是更有效地"用教材"开展教学,更有效地"用教材"发展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教材也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甚至让学生"尝试"解读教材。因此,解读教材需要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才可能真正做到"识庐山全貌",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再抱有厌学的心态,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进行简要地探讨。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乐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理论性的东西有很多,如果只是单纯地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一文中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否则学生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若有老师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语文主题学习可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职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让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的典型性、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教师教学的大众性,都时常将学生转入难以理解的"抽象世界"中,使得部分学生因此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从现行的教材、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策略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通俗易懂的教学空间,最终实现"让孩子们自由翱翔"的希冀.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对文本细节的研读进行"备课"了吗?我们所进行的文本细节研读对学生"有用"吗?是否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否所有的文本细节都值得研读?这些文本细节有轻重取舍之分吗?哪些文本细节是最有教学价值的?这些最有教学价值的东西哪些是学生已经懂的,哪些是可能懂的,哪些是不懂而需要我们老师启发、引领、探究甚至讲析的?到了这里,问题也许已经有点豁然开朗,并非所有的文本细节都得关注,能够  相似文献   

19.
一、"读写结合类课型"的价值追求语文教材是教学中的"例子",是一种范式。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类课型"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这个"写作范式",以确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这个"例子"的同时,可以形象懂得某一类作文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学习了课文中的语段,让他们模仿课文例子,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教师充分利用课本和教材,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归纳和提出规律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把具体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