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变与变是事物相对静止与绝时运动的体现,对这两方面及其辩证关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强调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不能变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小平同志论证了“变”的方法论原则及辩证发展观,阐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又有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2.
“变”和“不变”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小学数学内容中含着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在教学中,抓住“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可以在知识得到  相似文献   

3.
“变”和“不变”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中学数学中含有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在教学中,利用“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可以在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经营规模过小、土地流转机动性不强、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农户的法人资格不具备、农村中介组织缺乏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好发挥作用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土地流转的灵活性及保障土地经营的稳定性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业生产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重视农民的意愿。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心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深化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坚持联产承包制的“基本内核”-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不变,以此为基础,使改革逐步深化。同时还对深化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在“变”中蕴含着“不变”的规律,而在“不变”中也蕴含着“变”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时,为使学生知道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让学生先做下面“在□中填数”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冲突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习惯等各种力量的冲突,冲突的复杂性造成了中国农村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性。只有建立起农村土地“制度生成”的“公共议论场所”,让各种对立的权利和主张权利的力量和利益充分地博奕,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权利冲突,生成制度,从而促进制度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刘信生 《上海教育》2011,(22):59-59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有所变有所不变,方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教育之目的在于引导、促进和发展,因此,变是教育的必然,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但变化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继承教育稳定特质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我瓦解。教育的一切工作当在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中发展行进。西北师大附中近十年的发展就是“不变”与“变”和谐统一发展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变与不变,这一哲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关系,在物理学中也有很多地方得以体现.处理此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突破思维障碍,从基本概念和规律人手,深入推理分析,揭示“变”中的“不变”,切忌想当然地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变”的表象所迷惑,从而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下面就这类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土地不仅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会对农民福利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土地制度的梳理,分析1953年以来土地流转中农民福利的实现状况;按照不同划分方式,分析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分析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民群体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农民福利实现了生存权利、生活权利到发展权利的转变;按土地流转主体划分,政府主导流转、集体主导流转和农户自发流转模式对农民的福利效应依次递增;按土地流转方式划分,土地互换、返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对农民的福利效应依次递增;土地流转对纯农户、半工半农者和经商兼农者福利的提升效应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使所有权在国家、集体和农户之间发生分割,同时,政治权力结构又使乡村干部成为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这样,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不完整,进而导致农民利益的大量流失。因此,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除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之外,尝试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和“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或许是比较好的配套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要求变化,追求变化,促成变化。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又不是一切推倒重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了这“另一方面”: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优化与否,既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历程进行深入梳理,发现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清晰、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程度不高、承包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因此,经过大量实地调研总结出农村土地制度要朝优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完善维护农户利益的各项长效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这对于在新时代把握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和重点任务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爱玉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81-83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以整体视野来教学,突破一节课的知识点的局限,通过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采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变化”之中探究“不变”,在“不变”之中明晰“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共性的不变,寻找不变之中蕴含的变化的规律,以教学“商不变规律”为例,从最初的仅仅注视除法运算的一角,到发散开来引发学生对积、和、差不变的规律的思考,不仅仅更加牢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还学会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会了“变”和“不变”的辩证思考,更学会了对事物的积极探究态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载了保障民生的功能。在长期的摸索和总结试点实践经验中,我国设计了新的土地方案,进行法律层面的创新,把传统的"两权分离"进一步发展为"三权分置"。其目的就是激活土地的效益,在农民有机会获得更多收入的同时,又可以充分激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主体对土地利用的积极性。在维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土地经营权的自由流转,增加农民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笔者认为应将其定性为用益物权,并且提出立法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权利制度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富有成效的发展过程。建国后,我国土地权利经历了一个从私有向公有的深刻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土地权利又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丰富了利益实现的方式,进而实现了从归属到利用的再次发展。面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系统梳理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的沿革,无疑有助于我们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于2006年对湖北9个县(市)的40个村和200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土地流转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大,近年来土地流出的农户相对较多;第二,土地流转受到国家农村政策的较大影响;第三,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转让为主,存在少量的租赁和互换形式;第四,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大部分是非正式协议;第五,土地流转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部分农民基本满意;第六,家庭经济利益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同时认为,形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位的制度安排使得土地流转处于低水平、零散化的状态;第二,农村中的利益主体在土地分配上存在分歧;第三,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流动性使得地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流转的意愿并不强烈;第四,农村土地流转的高交易费用,造成了流转量和流转范围难以扩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变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了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历史层面来看,进行“三权分置”改革与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二者不可偏废。从逻辑层面来看,“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共存与协同旨在处理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稳”与“活”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农村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题中之义,既遵循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又符合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以保障和发展好农民利益为核心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20.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自身土地权利上的贫困是农民土地收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土地政策执行上的偏差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则是主要原因.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构建以保障农民权利为前提的制度体系,应该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