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所谓小品文,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本文只有84个字),但韵味深长,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它是以先秦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为源头,又受到诗歌、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魅力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时期,是古代小品文的产生和萌芽阶段。此时的小品文以一种简短的文字段落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在形式上尚未独立成篇,只是散见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文辞简约,意旨却大,内容包括对于重大人事的讽刺劝诫、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抒发作家远大的志向、提出严肃的人生哲理等;体裁较为单一,寓言占绝对优势;语言生动精练,简明流畅,而又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3.
借助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是科学小品文的重要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文本等同于文本反应对象作内容或者形式的衍生探究成为当下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4.
南宋的小品文创作不仅创作人数众多,而且内容形式、语言风格都有新的拓展。与北宋相比,南宋小品文刨作更富于时代气息,手法灵活多变,风格摇曳多姿,体裁繁富多样,为我国小品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南宋小品文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体裁等,对南宋小品园地做一番巡礼,揭示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遇春的小品文是20世纪初社会大变革之下的产物。在一种新的美学观念的支配下,梁遇春着力于突破传统小品文以"善"为美的框架,引进社会批判的内容,以小品文的手段来展示社会"恶"的方面,用近乎低沉忧伤的曲调,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哲学思考,表现他深邃的内心世界,本文尝试论述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潮流之下独立批判的精神和他对小品文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简约有效是科学教学追求的课堂。让科学课堂上得简约而不简单,可以从内容简约、设计简约、材料简约、形式简约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盈汐  王颖 《文教资料》2009,(11):18-19
本文着重从小品文体构成入手,以结构形式与内容主题间的差异与关系为着眼点,从语言、意象、结构三个层次逐一揭示张岱小品文的特色与本质。同时,本文运用逻辑理论概念,并加之具体实例,试着分析与定义张岱小品文,以求通过具体与抽象的结合揭示张岱小品文体现的个性与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9.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科普小品文,往往会被其中科学知识牵绊住,不慎就上成了科学课。过多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是科普小品文教学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其实,优秀的科普小品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行文必定有其妙处。我尝试转变思路,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着力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明末社会张扬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加乏文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背叛,此时的小品文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浓郁的反传统文学的异趣。风格的轻灵佻巧和内容上的脱离现实,使小品文受到清初学人的批评和轻视。廖燕一反时人对小品文的鄙视,不仅肯定了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作用上把它与“载道”的古文相提并论,但又不把小品文视为传统古文那样的载道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批判现实、宣泄不平的武器,在理论和创作上为小品文的生存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小品的含义所谓小品,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行文自由、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体裁。常见于报刊杂志上,给人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启迪。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小品只是一个总的名称,按学科,又可以分为文学小品、哲学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科学小品”这个名称,是在1934年由陈望道创办的《太白》小品文半月刊首先提出来的。《太白》创刊号在科学小品栏里,发表了四篇作品,同时还发表了柳湜的《论科学小品文》的文章,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文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现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这种适时的提倡,顺应了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要求。从  相似文献   

12.
小品文一般指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的散文,其内容多描写个人生活和尘世百态,风格看似浅淡自然实则含蓄蕴藉、隽永有致.古代小品文发端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真正产生并得到一定发展,唐宋时期趋于成熟,至晚明而达于鼎盛,清代则日渐式微.小品文的历史由来已久,代不乏人,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小品文的滥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君子曰”与叙事的有机结合体,是中国小品文的滥觞。“君子曰”是《左传》贯穿全书的条例,这种“论从史出”的方式,在全书中出现八十余次,取材虽繁,笔法一致,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文体,无论是较长的篇章还是较短的篇章,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它都具有小品文的一切特征。惜后世《左传》取篇者不识于斯而斩削“君子曰”以成章,致使中国小品文蕴藏于《左传》之中的源头被遮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郭预衡先生主编《明代小品文合集》中,作者编注“于谦等五人’之册的“前言”,概括介绍于谦、程敏政、李东阳、罗、杨慎等车位作家的生平,扼要评价他们的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晚明,指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约公元1573至1644年。当时,封建王朝日益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反理学抒个性思潮的影响下,游记小品文更加生活化、审美化、情趣化。公安派“三袁”、竟陵派和张岱是极有代表性的流派和作家。另外,屠隆、黄汝亨、李流芳、刘侗、陈仁锡、王思任的游记小品也风格各异,缤纷多彩。他们创作的游记小品文数量大、质量高、风格多样,堪为小品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思想、艺术上的特点和成就很值得探讨。 内容拓展 性质变化 晚明游记小品文着重以审美的眼光审视事物,使游记从偏于实用性转向偏于审美性,从自然之美中寻找人情心绪的共鸣点,而弄通经致用之道;同时注意写平民生活,反映平民心态,增“俗”气,减“雅”气。这些都是晚明游记小品文于前代游记基础上在内容和性质上的一次革新与开拓。从魏晋六朝作家的志方物到晚明小品文作家的赏美、写美,反映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极大提高。有“瀑流半作天边雨,片石全惊海上虹”的动态美;(陈仁锡《听僧说福胜石梁幽溪大龙湫五洩瀑记》)有“巨涛摧(石爽),六合撼顿”的雄壮美(屠隆《海览》);有“沙明山静”。“雯绿叠丹”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小品文发微于魏晋,盛于明清,在数百年中形成了以真、趣、活、畅、小为特征的审美范式.这一范式在五四时期被重构,为了谋求小品文的发展,周作人提出了美文说,之后又有鲁迅的Essay说、胡梦华的Familiar essay说、梁遇春的小品文说、周作人的性灵小品文说、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说等,他们的努力聚焦于一点,那就是使现代小品文与世界文学对接,兼具传统与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语文教材编入了一些小品文,这些小品文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蓄隽永,具有很强的创作风格,可以看出明清小品文的印记。单元写作练习则一般置于这些小品文之后。所以,教师的写作教学可以联系小品文创作特色的赏析来展开。师生在赏析教材小品文写作特色时,可以在总结其对现代作家创作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明清小品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和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云 《小学生》2012,(11):37-37
在现实教学许多教师把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复杂了,导致了新课程许多理念被肤浅化、庸俗化,学生很难对于数学有深刻而简约的体验。笔者认为课堂应成为大手笔的"写意画",使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一、内容呈现——简约厚实课堂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厚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以《倒数的认识》为例,这节课的核  相似文献   

19.
李素伯(1908-1937),江苏省海门人。在我国三十年代中期,他是个颇有知名度的散文作家和评论家。出版过《观万流亭之夜》、《漫谈新诗》等作品和评论集。尤其是他的《小品又研究》一书,更是当时以至今天唯一的一部专门研究小品文写作的专著。其后他还写了《小品文杂说》一、二、三。李素伯可说是我国的小品文研究专家。李素伯对小品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对什么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科学小品文中“科学”的局限性、“文学”的独特性及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等方面,论述科学小品文的课堂教学特色。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激发想象,促使学生把想象化为现实动力,给学生种下“科学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