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芳 《记者摇篮》2005,(3):28-28
人格,从心理学上看,它是个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将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自觉地把美德外化为具体言行。作为一名主持人,在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备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做为一名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因为节目特点吸引了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这些人所说、所想的都是反映当前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麻烦事、困难事。  相似文献   

2.
正如O·C·丘巴梁所说:“世界上还从未有过任何政府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或学者和思想家,能够象列宁那样关怀图书馆的工作,并对图书馆事业如此重视。”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列宁撰写或签署的有关图书馆的论文、演讲、书信、各类文件稿、手令等,总数有两百余件。列宁的言论绝非对图书馆工作中某些局部问题的个别看法。悉心研读就会发  相似文献   

3.
加贝 《档案时空》2003,(11):9-11
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体健康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国家和人民。因为他们的健康对国家生活乃至国家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这里揭示前苏联从开国领袖列宁到解体前的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秘密档案。列宁:逝世前的两年里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列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前苏联的开国领袖。他的健康状况受到苏联国家和人民、世界无产阶级的密切关注。还在侨居国外的时候,列宁就患有高血压病,并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向莫斯科河南岸区赫尔逊工厂的工人发表完渲说后遭到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的枪击,肺部和…  相似文献   

4.
1980年,法拉奇来北京采访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在采访中,他们在一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法拉奇对邓小平说,她不喜欢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几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因为他们是东方灾难的思想之源和行动的始作俑者,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5.
一看这个题目,恐怕一些领导者就会恼火,因为他们特怕人说他们的人格有问题。我们党一贯强调当领导干部要“德才兼备”,“德”字是在前头的,“德”就是人格。没有人格力量的人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人格的力量是潜在的,无形的,但是它的力量却大得不得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斗争那么残酷,物质条件那么困难,吃没吃的,穿没穿的,也没有工资,更没有奖金,武器装备又差,打仗还要掉脑袋。但是,我们有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各级领导干部做榜样,就把党心凝聚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王朝柱 《声屏世界》2001,(11):27-28
创作的灵感源于何处?对此问题,人们似乎已有定论,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这是毛泽东讲的,马克思、列宁也有过这方面的论述,但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有那么一些人不学无术,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活动中把生活机械化处理了。毛泽东就说过有两种生活,即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源泉更重要的是靠间接生活,因为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和生活经历毕竟有限。那么间接生活是什么呢?就是别人的生活经验。我们接受间接生活最简捷的途径是读书,罗曼·罗兰就有一句名言──“我的成功在书斋里”。 大家知道,文艺创作允…  相似文献   

7.
芬兰是一个地处北欧的小国,别看它国小人少,却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我在踏上芬兰国土之前,因为“廉洁意识”的先入为主,潜意识里感觉到芬兰人一定循规蹈矩,尤其是公务员,我把他们想象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相似文献   

8.
我在不少文章中对近代史上的人格成就评价很高。但这种评价并不代表对他们的全然肯定,更不用说对那一历史时期的全盘称道。我强调过自己并不向往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同样是需要我们中国人告别的。那个年代的人有性格,有学问,甚至有德性,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做人的榜样,但我们不必把他们进行想象性抬高,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得起圣贤称号,  相似文献   

9.
马铃丽 《大观周刊》2013,(3):123-123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大力加强学生情商的教育和段练。语文课程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你不必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无人能始终不出错。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的时候,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相似文献   

11.
访台续记     
一、不可轻易说“最后”1994年台湾成功大学召开国际来代文学研讨会,邀请我参加,但等我把手续办下来,会议已结束。1996年全国高校古委会组团参加两岸联合召开的古籍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是由北京统一办手续,也是在临开会前才办好,匆匆忙忙,总算成行。同年11月台湾五南图书公司开新书发布会,因为我在他们那里出版了一本书,邀请我参加。因有前两次的经验,提前半年办手续,也办成了。我对台湾朋友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台,也是最后一次来台,把该看的地方都看看,以后就不再来了,因为我不愿再在办手续上耗费精力。首先是台大前文学院院…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知交,关系一生历程,君德永存七八封书信,蕴藏无限消息,我悲难抑“只有小报记者才会把我年轻是那很短的一段私生活紧抓不放,不过是证明他们的卑鄙、下流  相似文献   

13.
思想徐迟在讲到报告文学时说得好,“文章要站得起来,它的脊梁骨应当是思想性。一个作品不单要有思想性。而且,这个作品应该和当前的政治任务相结合。”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和时代合拍。关于报告文学的思想性,我以为有四点应引起重视。第一、要写大事。什么是大事?列宁说:“政治上重要的,为大家所注意的,涉及更迫切的问题。”也可以说,关系全世界、全人类、全中国、全民族以及广大群众命运、前途、兴衰、苦乐的事件,都是大事。比如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目睹了十月革命的爆发,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因为它反映了重大的革命事件,受到列宁的十分重视和称赞。三十年代,斯诺  相似文献   

14.
1918年5月30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消息报》编辑部接待了列宁介绍来的几位客人。列宁的介绍信上写着:“来人是叶列茨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务请把他们的谈话在报上发表。该县在建立秩序、统计和管理文明庄园以及在镇压资产阶级方面都是模范。”这一年,《真理报》也接待过列宁介绍的基层工作的同志。在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中,列宁的工作是极为繁忙的。他虽然不可能象十月革命前那样直接参加报纸的工作,却把群众工作送进了报纸编辑部。他希望社会主义报纸继承党报群众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最坚决的捍卫者,列宁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列宁思想是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今年是列宁逝世75周年,本人特撰写此文表示纪念。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伟大学者。在他几十年的革命活动中十分重视利用报刊从事宣传活动,曾亲自创办和编辑过报纸、杂志数十种,并就报刊工作的各种问题作过诸多指示,仅从1897年到1922年间,列宁就撰写并签发了论述报刊工作的文章、书信、便函及法令和决议达250多篇(件)…  相似文献   

16.
列宁非常重视收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手稿和书信等档案资料,亲自查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书信。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划拨巨额资金,并给工作人员广泛授予权力,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文献能够及时收集和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赶紧申明:在《列宁全集》里,是不可能找到"少宣传个人"这个口号的.但与此有关的内容,在《列宁全集》里却不难找到,既有专门的文章,也有列宁亲自起草的关于反对突出地宣传个人的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而且在列宁和记者的谈话中,在列宁的书信中,也多次对此有所提及.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实践写下了"少宣传个人"这个重要的宣传原则.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对个人崇拜有所警觉.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了执政党,列宁不仅是党的领袖,而且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地位的显赫,使列宁更加警惕个人迷信的泛滥,更加自觉地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在和摄影记者奥索普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照片的历史意义是伟大的.一位画家不能象摄影师那样迅速地和准确地抓住一  相似文献   

18.
【前记】我最近在为父亲丁景唐整理书籍、稿件、书信、照片等,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书信,我随手拿了封信,发现除了来信外,竟然有父亲的回信,这是父亲用复写纸写的。大约他觉得这封信的内容很重要,很丰富,如果有人再来问此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复印给人。因为当时来访问的人不少,大部分是日本朋友。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新闻思想,是在论述和编辑党报工作的实践中形成、深化的。列宁高度重视创办党报的意义,他把办报看作建党的“着手点”。他认为,一,通过党报的宣传和鼓动,批判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清除“经济派”的影响,可以从思想上统一和团结党。二,通过党报制定统一的党纲和党章,经过党报工作者自下而上和广泛周密的联系,可以把党集中起来,组成工人阶级先锋队。三,通过创办党的机关报的实际步骤,可以使宣传和鼓动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将更有战斗力。四,通过创办党报可以对工人群众进行持久而有效的政治训练,为建党打下深厚的群众基础。五,通过办报进行广泛组织整个工人运动和破坏沙俄政权的斗争,还将是俄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斗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新娜 《大观周刊》2012,(21):182-182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个人为中心,没有别人.不能自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健康的人格。我在上《谈骨气》这一节课的时候,让我对这话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拓展环节中,我给出了这样两个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