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剧是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因其通俗易懂且几乎涵盖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美声歌剧、通俗歌曲、摇滚音乐、芭蕾、爵士舞、现代舞、杂技、卡通等,而迅速风靡世界。音乐剧富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变幻莫测的舞台布景,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亲切感人的演唱风格以及与现场观众零距离接触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樱花、和服、浮世绘、武士道、人偶、茶道、净琉璃、歌舞伎……日本民族在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和并不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很多独特的化。  相似文献   

3.
李忠东 《世界文化》2012,(12):46-47
在英国众多的经典特色建筑中,耸立在街头的红色电话亭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为英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菩做出过重大贡献,成为许多历史悠久地区的标志性外观,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红色电话亭出自英国著名建筑师贾莱斯·斯科特之手,已有长达85年的历史,在1980年高峰时期多达73,000个。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通讯时代到来,1925年设计的类似电话亭被逐渐淘汰,2002年减至15,000个。  相似文献   

4.
“你逃避不了爱情的,这是刊登在《巴尔的摩》报纸上的广告,他是这样找到她的……”一出场就是一双性感的红唇。故事,也从这两片红唇之间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5.
木偶戏——文乐是与歌舞伎、能剧并列的日本三大古典舞台艺术形式之一。早在平安时期(794—1191),就有走街串巷的木偶戏表演者(傀儡子)浪迹日本。据说他们的技艺可能来自中亚。  相似文献   

6.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属傀儡戏。影戏由艺人操纵皮质或纸质的平面侧影形象的道具,通过灯光将其投于影窗,配以唱念音乐表演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皮影戏在中国民间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记忆。影戏源于汉代,更多的记载是宋代。大量史料证明,中国影戏的兴盛期是北宋。“看三国流眼泪”,即当时观众看“三国”影戏,“每弄之斩关羽,辄为之泣之”,可见影戏之艺术感染力足以使观众动情。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无形文化财”,指的是在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方面,对日本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事物。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和重要“无形文化财”之一的日本舞台戏剧艺术“能”,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重视,且其优秀性亦为世界广泛公认。本文拟从其起源、舞台、装扮、表现手法和曲目等5方面,展示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音乐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的表演程序和艺术特征做了较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以期在考察其生存状况时,对该地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机构的传播学研究,对汉乐府机构的表征和功能、意义进行全新视角的重述。汉乐府时代,正是新兴的文字媒介时代,因为文字媒介对音乐媒介的压迫,致使音乐退出过去的意识形态传播领域,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乐府机构的工作开拓了音乐作为艺术的广阔空间。尽管乐府机构的存在只有100年左右,但仍然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机构为隋唐时代政府音乐机构的先声。正是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并且开创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1898年8月22日,一位来自东瀛岛国的青年首次踏上中国的古老土地,便迷醉于京剧艺术,从此倾注毕生精力看剧、听剧、评剧乃至写剧,这位近代日本研究京剧第一人就是听花。听花(1868~1931),本名武雄,号剑堂,日本熊本县人,东亚同文会成员,写诗多署其号剑堂,评戏则署听花,此二字取自听戏之听与花旦之  相似文献   

11.
"大凡搞艺术的人,都是追梦的人,一个梦想实现了,又在追逐另一个新的梦想……"说这番话的是国家二级演员、副研究馆员、大理州白族剧作家杨刘忠。杨刘忠,就是一位白族戏曲创作的"追梦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四季剧团是一个私营性质的演艺团体。在日本,四季剧团自己经营管理有10座剧场,可在几个城市同时上演多部不同戏剧;此外,近15万喜爱四季剧团的会员观众是其最基础的文化消费群体。在借鉴西方音乐剧精髓的同时,四季剧团逐步形成一套适于亚洲人演唱、表演的体系。从一个本土小剧社发展到国际知名剧团,四季剧团有怎样的经营秘诀?  相似文献   

13.
王克家 《寻根》2011,(5):56-5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汉代戏剧的主要形态是“百戏”。所谓“百戏”,即竞技、杂耍、角抵、歌舞等各种表演技艺。“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剧定义的核心内容。按照这一定义来审视汉代“百戏”,大家自然认为戏剧在汉代尚未形成。但实际上,汉代已经出现了以歌舞形式表演的世俗题材的戏剧,这就是西汉歌舞剧《公莫舞》。  相似文献   

14.
读者初阅《最后一支歌》时,也许会误认为它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纯爱小说,但正如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所言,小说囊括了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兼顾多条情感线索。它内容丰富,文笔凝练,构思精巧,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纯爱佳作。《最后一支歌》就如一篇华丽的爱的乐章,伴随着夏日海边的清新气息,在你耳边悠悠奏响,起承转合,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5.
<正>"陌生化效果"(verfemdungs effekt,或译"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要概念。大多数时候,人们把它当作一种表演方法,即演员在表演时与所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化于角色之中),使观众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态度(而不是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但"陌生化"首先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用布莱希特的话说:"什么是陌生化?  相似文献   

16.
唢呐是我国很多民族以及西亚、东南亚一些地区常用的一种民间乐器.但各民族唢呐的构造和演奏风格各不相同.白族唢呐不但有自己特殊的构造、独特的演奏方法,而且在白族生产生活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从汉代始,两国便有交流,尽管其问因各种原因曾一度紧张,但未构成实质影响;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便向隋朝派遣隋使;隋亡,继派遣唐使,始终不辍地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汉文化圈。尽管中日文化同源,但经历1000多年的交流、碰撞、融合、变革后,逐渐分道扬镳且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东京、京都和奈良这几座古都的各个角落,珍藏着众多自古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艺术珍宝。除京都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收藏中国书画的重镇之外,日本的中国书画度藏蔚为壮观,形成了庞大的公私收藏格局。  相似文献   

19.
《等待戈多》,这部风靡欧美大陆的荒诞派戏剧扛鼎之作,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贝克特受到一幅油画的启迪和滋养而创作的,而对于这幅画知道的人怕是更寥寥无几了。贝克特作为20世纪举足轻重的戏剧家和作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贝克特和绘画艺术的渊源似乎并不为大众所知,事实上,贝克特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绘画鉴赏大师,而他自己的创作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靳慧 《世界文化》2008,(7):42-43
巴西圣保罗州,一个叫作“弓场农庄“(Fazenda Yuba)的日本移民经营的农场里,一位老汉在富有诗意的大厅里弹奏钢琴。他一头齐肩的白发有些零乱,但精神矍铄,表情严肃,因长期从事农活他的双手骨节突出、略显僵硬,但指间流出的音乐旋律却是如此柔美动听。老人在巴西生活六七十年,至今只能讲几句简单的葡萄牙语,而且带有很浓的日本口音。作为日本移民他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状态在巴西生活这么多年?莫非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