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谜语大多都是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所谓猜谜语,就是给出谜面南猜谜者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在丰富多彩的谜语世界里,“成语·数学谜语”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举例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放学了,胖胖娃一走出校门就遇见了半半猪,他情不自禁地哼起歌儿:“半半猪,教读写,教一半,留一半,留一半,自己学……”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江南无锡东乡有个姓孙的财主,他读了一点书,粗通文墨,常常在乡人面前卖弄风骚,炫耀文才。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在门上贴了个上联,要求乡邻续对下联,并说:“谁要是能在大年初一对出下联,我孙某甘愿奉送200两银子。条件是必须是字谜,且上下联谜底必须是同一个字。”  相似文献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  相似文献   

5.
6.
1月13日 晴 谜面是"冲线",谜题要求猜一成语,其谜底是"争先恐后",此灯谜容易理解。如果把谜面改为"战栗",谜底也是"争先恐后",有的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原来,可这样解释:"战栗"的"战"是"争"之意思,排在"先";"栗"是"恐惧"之意,排在"后"。  相似文献   

7.
指出字谜转换中位移的特点,介绍位移的主体,并着重分析位移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以能力立意”是2004年各地数学高考的命题思想,究其实质,就是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其中,学生的解题思维策略是最直接的考查对象.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中应注意学习和总结解题的思维策略,自觉地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解题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解题思维策略中的变“格”水平.本文举例谈谈解题过程中思维策略的变“格”艺术,希望能给读者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格"是云南方言的一个有特色的词,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对云南弥勒方言"VP"进行研究。云南弥勒方言"格VP"有一般式与特殊式,特殊的"格VP"问句有"格是VP"、"格有VP"、"格能VP"、"格消VP";弥勒"格VP"问句有两种否定形式,一种是在"格"的后面直接加上否定词来进行否定,另一种是在"格"的特殊句式中来表现;弥勒"格VP"的特指问句是在"格VP"中加入指示代词"那、哪、这"等构成;结合移民史及前贤相关研究我们对弥勒"格VP"的来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应是由明清时期江淮区的汉族移民将"K+VP"带入云南的。  相似文献   

10.
(课始,师引领学生直呼己名,并说说呼后感受,课堂气氛迅速活跃。)师:喜欢猜谜语吗?(生兴奋地回答"喜欢"后,师口述谜语"一只大羊没尾巴,打一个字。"一生答出谜底"美"后,师请其释"谜"并书写。)师:你们一定能说出含有"美"的词语,比如美丽、美好、美妙……  相似文献   

11.
谜语根植于乡村社会,反映民间生存生活状态、社会伦理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民俗与宗教信仰等。重庆市酉阳县口传谜语具有独特的"乡土性",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多样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大量关于蔬菜的谜语几乎囊括了当地出产的各种蔬菜,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字谜谜面质朴无华,谜底简单,雅俗共赏,意趣盎然。酉阳谜语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管”与“理”,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试题研究>2002年第8期有这样一道题:如图,人从格外只能进入第一格,在格中每次可向前跳1格或2格,那么人从格外跳到第8格,可以有____种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诗格著述被视作指导初学者的教科书和科场应试的指南,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并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始终未得以充分认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诗格之"格"的理解停留于法式标准层上,即便有学者提出技艺和审美力量层面的含义,也语焉不详。诗格之"格",一是近体格式体制的法式、标准;二是诗的内在艺术品质,即选词取象、章句构拟、用事描写等艺术手段;三是诗之气势、意境和风格等总体艺术风貌。三层内含层递融通。既是一个由点到面到体的逻辑建构,也是形式格法与意义、审美的互文共建。全面细致梳理诗格之"格"的内涵,有利于把握诗格理论术语的内在体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梳理诗格理论的内在机制,有利于重新考量其在文论史和诗论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学壮 《小学语文》2014,(7):121-122
读李峤的《风》,你会觉得很有意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看,诗就是谜面,题就是谜底。所以,先读题再读诗,就像先揭开了谜底再来读谜面一样。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从谜面入手,激发一个“趣”字,让学生来猜一猜那谜底。  相似文献   

16.
谜格是谜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标明了某种异常的成谜方法或别解手段。其中需要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可分为减少字数类和增加字数类两类,减少字数类谜格为数较多而增加字数类谜格相对较少,大部分减少字数类谜格与增加字数类谜格存在着对称关系。增加字数类谜格主要包括分读类和添字类谜格;减少字数类谜格主要包括并读类和删字类谜格,以及抵消类谜格和取字类谜格。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与汉语相比,特点之一是助词特别多,并且日语的格助词很多,用法复杂,是学习日语的难点,格助词"で"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文将对格助词"で"的用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与汉语相比,特点之一是助词特别多,并且日语的格助词很多,用法复杂,是学习日语的难点,格助词"が"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文将对格助词"が"的用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继《巧涂黑格(1)》,来探讨一般情形下应有怎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表“来、到达(处所)”义“各(格)”、“至”、“到”的考察,认为商周口语中,“至”已占绝对优势,至于金文“各”用例较多,显然是由于金文典雅庄重的风格所致。“到”是“至”的分化字,《诗经》中虽已出现,但用例罕见。传世文献中,“到”和“至”的竞争历时很长,但在秦汉口语性很强的出土文献中,“到”的优势已然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