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编室编审这个岗位上,笔者每天要编发大量的新闻稿件。既有记者采写的.又有经编辑编发来的通讯员稿件。实事求是讲,大多数稿件从采写到编辑都比较到位,但从编辑角度来看,还有一部分稿件不成熟,可挑的毛病较多。这里把自己平时在审发稿件时记载下来的实例整理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很有名的话头,大抵是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叹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3.
4.
即便做好了节前的预防工作.仍然无法保证信息系统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因为移动办公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员工还需要在假期中借助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进行工作.也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假期中的安全工作不可偏废.在安心过节的同时也必须时时保持良好的习惯和一定的警惕.让春节不留下安全遗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从“短”字入手,改革新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短新闻多了,报纸的消息容量便增大了,报道的面也广了,这就为迅速反映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好新闻不仅文字要短,而且要有份量,就是说,要短而精、短而好。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一些同志的经验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从纷纭繁杂的事物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就是要采写群众最关心、最能反映我们时代的特点的新  相似文献   

6.
《好点子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大众日报2010年2月4日1版)是我们无意中发现的一条“活鱼”。 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列入其中,烟台是全国花生的重要产区,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就此写一篇稿子。2月,我们到莱阳采访,无意中从鲁花集团一个通讯员处得知,此政策的出台与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给温总理提的一个建议密切相关。因为事先掌握了一些背景材料,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重要新闻点。  相似文献   

7.
精心编专页     
自1958年10月新湖南报把一部分版面与地、市委合编以后,到今年2月,我市共主编了三个版。在这三个版的组织编采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深入现场,反复研究和修改稿件,以保证质量。版面也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主编三个版面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下面四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市委重视,书记挂帅。工作一开始,市委就指示原来的评论小组专门领导这一工作,并由宣传部长具体负责。每次组稿的时候,都由市委第一书记马壮昆同志主持,召开书记处或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当前中心工作,确定版面中心。书记处的同志们,根据分工,亲自安排稿件的内容,并审查和修改文章。这就大大提高了报道的思想性,保证了稿件的质量。第二、发动群众,全党动手。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这既紧密依靠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是企业政令宣导的喉舌、知识传输的渠道、职员情怀抒解的园地,其新闻的采编具有她的独特性。 一、企业报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没有日报强,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企业报也必须处于社会和时代这个交叉的立体网络之中,因此企业报  相似文献   

9.
<正>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及待编稿库的投入使用,是全面运用新技木手段来达到各项资源的整合,增强新华社的整体影响力。待编稿库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用,今年7月1日起进入到了使用的新阶段。它对新华社一系列的影响和调整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11.
编稿两忌     
编稿,即编辑加工文稿.它集政策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学术期刊编辑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是出好刊的根本保证.由于编辑加工是在对文稿审读后决定采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应认真把握好一个"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即达到"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的境界.笔者在多年从事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中体会到,编辑加工文稿的过程,是编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必须以诚相待,全身心地投入,并做到"两忌".  相似文献   

12.
编稿二例     
加工稿件,是报纸编辑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精心做好。我这里谈两件事。一、要注意精雕细刻,把作者提供的可用稿件,认真编好。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的来稿,常常是“良莠不齐”。就是在那些写得较好的稿件中,也往往瑕瑜互见。我曾经收到这样一篇稿件,是凤城县林业局一位干部写来的,介绍一个林业站长的先进事迹,洋洋万言,漫无中心,就象“一池子鱼”,看不上半个  相似文献   

13.
编稿三议     
经济宣传面广量大,人人关心,它是报纸广播宣传的重要内容。但是,稍一疏忽,主题重复、老调重弹的现象极易发生,不能引起读者、听众的普遍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增强经济宣传的社会效果?笔者以为:关键在于作者和编者要胸  相似文献   

14.
15.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16.
编稿六技     
有人形象地把编辑比作高级裁缝,不无道理。裁缝靠高超的技艺,通过选料、裁剪、缝纫、熨烫等工序,将各色布料缝制成美观大方的服装。编辑则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娴熟的文笔,通过审读、删削、正误、调理、润色等手段,将一块块瑕瑜互见的“璞玉”雕琢成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艺术品。因此,刊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稿的质量。作为一名编辑,应不断地研究编审工作的规律,提高编稿水平。笔者在长期的编稿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几条粗浅的体会,现冒昧地纂成此文,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编稿二例     
加工稿件,是报纸编辑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精心做好。我这里谈两件事。一、要注意精雕细刻。把作者提供的可用稿件,认真编好。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的来稿,常常是“良莠不齐”。就是在那些写得较好的稿件中,也往往瑕瑜互见。我曾经收到这样一篇稿件,是凤城县林业局一位干部写来的,介绍一个林业站长的先进事迹,洋洋万言,漫无中心,就象“一池子鱼”,看不上半个  相似文献   

18.
满涛 《青年记者》2003,(8):19-19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自己做通讯员时的经历。我自1992年毕业便干起了新闻采编,最初做县级台的小记者,后又调到市日报社当编辑,转眼10年。在县级台时,一边为本台写稿,一边做省、市两级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为完成对上发稿任务,四处奔波,十分辛苦,特别是1994年,我独自承担了对省电台发稿的任务,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都是在长途客车上度过的,因为那样的季节多数通讯员不愿出门,要提高发稿率不能不打个时间差。就是那样,不少辛苦写成的稿件仍不能被采用。  相似文献   

19.
稿件到了报社编辑的桌子上,它的命运就决定于编辑同志手里的一支笔了。它可以被安排在应该占有的位置上,也可能被拔高或贬低。稿件已经见报的未必都比编辑人员批上“不用”的优秀,被作为废纸塞进大麻袋里的也未必都“该死”。见报的可以比它本来的面目更为生色,也可能被涂上太厚的脂粉,或者被压缩成“木乃伊”。报纸编辑工作可以是很省心省事省力气的,也可以是很费力费事费脑筋的。在一“省”一“费”之间,一篇篇稿件以及由它  相似文献   

20.
稿件到了报社编辑的桌子上,它的命运就决定于编辑同志手里的一支笔了。它可以被安排在应该占有的位置上,也可能被拔高或贬低。稿件已经见报的未必都比编辑人员批上“不用”的优秀,被作为废纸塞进大麻袋里的也未必都“该死”。见报的可以比它本来的面目更为生色,也可能被涂上太厚的脂粉,或者被压缩成“木乃伊”。报纸编辑工作可以是很省心省事省力气的,也可以是很费力费事费脑筋的。在一“省”一“费”之间,一篇篇稿件以及由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