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德治国"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法治、德治及其相互关系,对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三个代表”的论述到“德治”思想的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德治”是在新形势下治党的内在要求,它给治党带来了促进力、凝聚力、核心力。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胡锦涛总书记回顾了五年来,我们国家在十个方面的新发展.他系统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九年以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强调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功绩,要做到"三个永远铭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炼了新时期的"三个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祖国和平统一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发展;谈判内容和方式的扩充;寄希望于人民方针的发展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的主张等。这些都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不懈的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完成了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剥进一步完善了上述理论和实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赋予了这一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的构想的提出和付诸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前后为争取祖国统一和发展所做的一些原创性设想和探索,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思想先导和渊源,是"一国两制"的雏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和完成了"一国两制"的理论的构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的设想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并且为了早日统一台湾进行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制定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最终不幸陷入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漩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区了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探索出一条"三步走"、"两个大局"、"先富带动共富"的新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一个部党纲就是一面旗帜。“三个代表”是我党新时期的政治纲领,是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旗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在于理论成为教学的主要甚至全部内容,而文学或文学性则被淹没。面对理论重负和文学缺失,不妨把文学理论教学建构成以"文学性"为中心的动态结构,即由教师、文本、学生和世界这四要素彼此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而只有通过文本阅读与批评相结合,才有可能发现隐藏在文本与世界、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呼应的"文学性",才有可能在各要素的彼此关联中保持结构的对话性、整体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神话,人类早期探索知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人类历史的产物。被誉为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记载了诸如日本国国土、大和王权起源,氏族间征战等神话故事,反映出古代日本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宗教观等思想意识。本文拟以《古事记》上编中创世神话为中心,围绕"国土建立、海神、龙宫探访"等神话故事展开细致分析,发掘日本先民的海洋意识及日本独特海洋文化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知识观式微、未来职业不可预测、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不仅契合了终身教育理念,也是对时代语境中人的主体意识张扬的有效回应,更是高校课程改革效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实践在以“学”为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提高学生对概率统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概率统计学习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出发,探索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合理考核,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这个主体,教学活动设计要围绕学生好学而进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激励者,采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杨永泰还切中时弊地提出了"施以根本之疗治"的宪政改革思想,以救国御侮.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舆论阵营中的重要力量,该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其后期倾向独裁统治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孔经哲学发微》是廖平参加孔教会第一次全国大会前,为纪念孔子而写的一部著作.在当时传统经学逐渐被西方学科体系所消解的背景下,廖平对孔子及其经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他认为孔子经典中的“空言”、“思想”是哲学,这些哲学思想不同于历史,而是孔子为后世所作的规划.这种规划在以往的中国已经部分地实现,也必将会在以后的全球实现.廖平认为在保持“孔经哲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沟通中西”,可以实现孔教的一统天下.但廖平所构建的孔经哲学体系最终失败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观原因是由于其西学知识的局限,过度地尊孔及穿凿附会的解经方法;客观原因是当时社会转型期,传统经学处于被消解的地位,很难被纳入当时的学科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就是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育必须实施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实践和创新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的宗旨,以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参照,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尝试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多种网络技术和学习资源的引用,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转变教学发展的中心,能够使得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应树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要精理论、多实践;开设的课程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进行“模块化“教学,使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要改革实训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