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塑造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渗透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而要顺利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功能,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特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校园网络文化功用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峥 《江苏高教》2004,(1):102-103
校园网络文化是信息化校园文化的代表,校园网络文化在大学生获取信息、互动交流、强化自我、价值重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功用的有效途径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高校网络文化概念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思政教育文化环境、革新思政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重点探究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进而提出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部分高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从而探索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对多样文化的主导和对新文化的创造等方面,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培育网民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观念、建立先进文化网络传播体系和构建先进文化网络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凸显了大学文化精神的根本属性。通过探析大学文化精神这一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认为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提出了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大学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而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下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全球迅猛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如何赵利避害,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整合的产物,其新的特点和功能对人才培养和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如网络强势文化的“新霸权主义”、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等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培育的理论研究,探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以增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对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正从文化形态、文化内容和文化精神内核等方面以它自己的形式改变着高校文化的纯正性.对此,我们应在改变观念、建立有力的引导机制、创新内容和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传播对象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不仅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空间,而且也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应当确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担负起建设文明网络的重任,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推动整体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网络文化为背景,重点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期对促进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备传统网络文化的一般特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后者。凭借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它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校园文化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其社会功能进行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5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年龄分布情况如下:18岁以下占15.8%,18~24岁占37.7%,25~30岁占17.4%。数字显示受影响最大且数量最多的群体要数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心理特点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利用网络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缩短化、接受主体扩大化、实现形式多样化、实现结果增值化。但由于主客观原因,高校利用网络实现档案文化价值也面临法律风险、泄密风险、运行风险和迁移风险。网络环境下规避档案文化价值所面临的风险,需要从观念维度、编研维度、制度维度、法律维度和技术维度等多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对网络文化特点的分析入手,理性地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及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创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