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思绪仿佛进入到宇宙的最深邃之处,感觉自己犹如站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一片大好的未来美景,正在我的眼前舒展开来。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灵就是一块调色板: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调试,就会乐观向上;你用理解去调试,就会收获宽容与真诚。只有用关爱为学生托起一片使之健康成长的天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固有的概念里,所谓教师,一般是指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人。其实事情远非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应该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那“师”。因为我们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在某一个领域知其皮毛,不可穷尽。教我们知识的叫“教师”,教我们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10日这天上午,当我手捧鲜花,怀揣“优秀教师”的大红证书,从市里举行的“庆祝第17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的会场步出,踏上市中心的一条大街时,迎面而来的一辆摩托车“嘎吱”一声停在我面前。未等我回过神儿,车上的小伙子就热情地向我问候:“老师好!”我礼貌地点了一下头,并回敬道:“您好!”见我茫然的  相似文献   

5.
曾经参加过一次“记忆恩师的一句话”的活动,觉得受益颇深。突然一下就想起了三位恩师对我曾说过的三句话,因为不好取舍,索性干脆把这三句话都讲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6.
担任我们初二语文课的,是新从城里分来的大学生张老师。他白皙的面孔,晶亮的眼镜,透着一股书生气,是我们农村孩子喜欢并向往的那种气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西装革履,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接触穿西装的人。  相似文献   

7.
恩师如父     
夏君 《江西教育》2004,(17):15-16
12岁那年,我考进南昌市戏曲学校,成了采茶科小班的一名插班生。当时的我大病初愈,又瘦又小。第一天进练功场,教武功的老师看了看我,嘴一撇说:嗤,一只鸡崽子!语音不高,却像雷声从头顶滚过。我偷偷瞥他一眼,他石塔般立在那里,不屑一顾,我浑身一哆嗦,从此就怕上了。  相似文献   

8.
高丽华 《河北教育》2006,(10):47-47
夕阳跳走了,带着我的两行清泪。我知道,它去照亮地球的另一半。它可否能照亮天堂,照到恩师您的身上? 恩师啊,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所言,您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您在天堂可曾见到我的泪水,可愿听听我的心声:烛泪盈,人泪盈,泪滴点点盈戚情,师恩吾梦萦。  相似文献   

9.
最忆是恩师     
邵颖华 《师道》2003,(5):51-51
我上小学时,先生已年逾花甲。一套发白的黑布中山装长在身上似的,很少见他换过。他从来不大声批评学生,但他的严厉却远近闻名。谁要捣蛋,他那钉子般的眼光非扎得你烧鸡似的耷拉下脑袋才肯罢休。因此,我们一见他就像老鼠见了猫。那年,学校扩招,二、三年级被安排到附近生产队早已经废弃的牛屋里。这里,夏天是蚊虫孳生繁衍的伊甸园,冬日则是麻雀们的极乐世界。相通的五间屋子,用一帧几乎和山墙一样高的帆布毛主席画像隔开。那是在毛主席的追悼会开过之后,没有人知道该把这幅画像供在什么地方,先生灵机一动,带领我们把它抬到教室的…  相似文献   

10.
寒来暑往,世事沧桑。多少往事都如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被我淡忘了,惟有他,我初三的班主任孙乐天老师,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忘不了他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叮咛,谆谆的教导,还有那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可怕的冬夜……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司马迁的思想丰富、全面,其为人处世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司马迁认为人在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中,应该让而不应该争,应该谦而不应该骄,应该诚而不应该欺。司马迁的为人处世思想,其实质基本上是对中国传统为人处世主流思想的继承,但其通过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具体记写、表述、评说,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更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达的为人处世思想,对中国传统为人处世主流思想的积极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为自己而教     
《中学教育》2004,(8):19-20
当我们做许多事之前,都要思索一下,我为什么要做?我为谁而做?如果事先你思索了,那么你就是理性的,如果你只做而不思索,那就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难忘恩师     
邱瑞中 《内蒙古教育》2000,(4):45-45,48
我最初见到潘习敏老师,是在1962年,我刚刚走进呼和浩特二中初中部。同学们都说,高中语文组长潘习敏老师,是全呼市最好的语文教师。大家私下里传:潘习敏是才子,号称“二河”,“口若悬河”和“信口开河”。同学们把他传得很神,我很想领略潘老师“二河”之妙,盼望着自己顺利升入高中。  相似文献   

15.
垫脚石     
她个子很矮,与同学们相差一大截。如果不是挤在初三学生的队伍中,你会认为她是一名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可见,她的个子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矮”了。  相似文献   

16.
教者如分火     
赵艳艳 《云南教育》2005,(26):47-47
在黑暗迷茫中,点燃一根蜡烛,它就能发出熠熠光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给予蜡烛很高的赞誉,甚至赋予它一种精神内涵——无私奉献的象征。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教师奉献精神,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教者如分火”的比喻。这个比喻出自明代庄元臣的《叔苴子》。  相似文献   

17.
看着照片上陈欣老师(中排右三)那清瘦的面容,让人不禁想起那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但是,混迹于一群懵懂未开的孩子中.埋头在教材作业里.红笔带走了容颜的红晕.粉笔染白了头上的黑发,辉煌在何处?没有掌声和鲜花,生活与清贫为伍,工作与劳累相伴,辉煌又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三思而后教     
曾子说过,一个人应该每天三省己身,才能实现人格的完美。我们做教师的,如果也能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常常三思而后教,未尝不是一种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