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有机反应综合为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和酸碱反应五个大类——"五反应法则"(简称"五法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机反应中自由基、正离子和负离子三种中间体,将取代和加成各分为为自由基、亲核、亲电三类,扩充"五法则"为"九法则"——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五-九法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交流推广。  相似文献   

2.
软硬酸碱原则是在路易斯酸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易斯酸碱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反应也较复杂,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量的理论使之连贯起来。人们在发现它们存在软硬酸碱两类的同时,也发现了它们之间反应时的一个经验性规律或原则,这就是软硬酸碱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相似文献   

3.
探讨酸碱催化下1,2-环氧开环反应区域选择性,结果表明:对烷基取代的环氧乙烷而言,酸或碱催化,亲核试剂一般进攻环氧化合物位阻较小的1-位碳原子,但是芳基取代的环氧乙烷(如苯基环氧乙烷),亲核性一般的亲核试剂进攻环氧化合物的2-位碳原子,亲核性特别强的亲核试剂,进攻环氧化合物的1-位碳原子。纠正部分教科书中对于1,2-环氧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不全面解释。  相似文献   

4.
文婕英 《甘肃教育》2007,(10X):63-64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两种历程进行,即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一个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过程是遵循SN1机制还是SN2机制,将依赖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直观教学法和师生互动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配合物的亲核取代是常见的一类取代反应,通过亲核取代仅应的三种机理,即离解机理(D机理),缔合机理(A机理),交换机理(I机理)揭示亲核取代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不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并指出最常见的羧酸及其官能团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比饱和碳原子上的反应更易进行;卤代芳烃和卤代乙烯的亲核取代反应不易发生,但是,如果卤代芳烃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有吸电子基团存在以及具有吸电子基团 Y 的 YCH=CHX 型卤代烯烃,它们的亲核取代反应则较易发生.文中对上述反应的规律作了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由醇生成卤代烷是亲核取代反应,本文通过实验比较Cl~-与Br~-这两种亲核试剂与正丁醇亲核取代反应后产物的折光率大小,从而验证了这两种试剂在亲核反应中活性强弱的次序。  相似文献   

9.
配合物的亲核取代是常见的一类取代反应,通过亲核取代仅应的三种机理,即离解机理(D机理),缔合机理(A机理),交换机理(I机理)揭示亲核取代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不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并指出最常见的羧酸及其官能团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比饱和碳原子的反应更易进行;卤代芳烃和卤代乙烯的亲核取代反应不易发生,但是,如果卤代芳烃卤原子的禽位或位有吸电子基团存在以及具有吸电子基团Y的YCH=CHX型卤代烃烃,它们的亲核取代反应则较易发生。文中对上述反应的规律作了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Lewis酸碱理论(电子论)在有化学中应用广泛,利用它可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及某些反应的活性。通常的作法是把有机化合物看成Lewis酸碱的加合物,并使用软硬酸碱原则(HSAB原则)来判断,此原则的内容可概括为:“软亲软,硬亲硬”,所谓“亲”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软酸—软碱、硬酸—硬碱加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佩尔逊软硬酸碱原理,用实例说明了如何用软硬酸碱原理解释有关的化学事实与现象.分析了该原理的优点和局限性,并阐述了近些年来该原理的研究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1963年,美国化学家Pearson提出用软硬的概念来分类Lewis酸碱的方法.同时发现软硬酸碱之间反应时的一个基本规律:“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弱碱结合”,即所谓“硬亲硬,软亲软,软硬结合不稳定,软硬交界就不管.”硬酸(电子受体)与硬碱(电子受体)可以形成强键(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或稳定的配合物,反应速度也较快,大部分无机反应属于此类.软酸与软碱可以形成共价键或稳定的配合物,反应速度也较快,大部分有机反应属于这一类.硬酸与软碱或者软酸与硬碱可以结合形成弱键或不稳定的配合物,反应速度不快,这些基本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判断有机反应的选择性以及反应活性等.一、判断有机化合物及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的软硬酸碱原理,用它定性地解释了自然界中矿物的存在形式、络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并指出它在选用有机试剂或掩蔽剂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的软硬酸碱原理,用它定性地解释了自然界中矿物的存在形式、络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并指出它在选用有机试剂或掩蔽剂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剂的碱性和亲核性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结构上来说,凡具有未共享电子对的任何一种物质(包括中性分子如NH_3,ROH等和负离子如I~-,RO~-等)都可以作为亲核试剂。按照布朗斯特酸碱定义和路易斯酸碱定义,显然这些亲核试剂均属于布朗斯特碱和路易斯碱。这些碱性试剂在不同类型反应中显示其不同的反应性能:例如: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八面体配位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时所经历的一般反应机理.着重从中心离子(或原子)的本性、离去基团、旁观基团及空间效应等方面分析影响八面体配位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速度快慢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溴乙烷为代表的卤代烃取代反应原理在教材和一些资料的描述存在出入,致使在实际的"教"、"学"、"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分别就教材中卤代烃取代反应的定义、科学探究环节中原理描述与卤代烃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做了对比分析,指出通过创设对比实验,探究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反应"这一规律,解决"教"、"学"、"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高等有机化学选论课程在取代基效应、共振论、立体化学、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亲核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周环反应等章节学员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20.
张克清 《考试周刊》2011,(66):176-176
本文回顾酸碱理论的发展.系统地介绍了软硬酸碱理论,并从五个方面介绍了HSAB原理在中学化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