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创作于1923年至1936年,作家灵魂深处的民族忧患意识促使他对一系列先秦历史人物进行了反叛性的创造改编,其笔触沉入人性深层,将过去宏大正史压抑下的欲望、情感等永恒命题成功地释放出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浪潮中一朵别具异彩的浪花。笔者拟从历史意识和表意姿态两个方面探索郭沫若历史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际中文教学的现状与需要,依据汉字学“元点理论”,梳理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汉字学经典成果,考察常用汉字的生成表意全程,发现:汉字表意是基于词义理解、生活经验和行文条例的“据义表意”,“以意表词”是基于生活经验和行文条例的“意向义迁”、构意居间关联象(字形)和义(义核)、行文条例对应着思维认知规律、会意字与意音字由自语素物化而来的字素拼合而成并通过字素连读表达构意。这些发现,揭举了汉族生活经验和汉语行文条例对汉字研究和中文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有望推进科学汉字观的建立、促进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文字学研究及其成果在中文教学领域“求得对立的统一”,利于促成当下通过“形”“义”开展的汉字教学,因为“意”的补足而实现“形音义象融合”并有效提升字词一体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学立意是教师预设教学活动时的观点和视角,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教学立意是无形的,它指引着教学设计的方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正逐步实现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的联绵词采用的是形声字。和所有独立成义的形声字一样,它也能通过字的形符起表意作用。形符是它的意义标记,产生并且标示一定的词的意义信息。不同的只是,连绵词是以类聚表意的方式方法,通过外在形符的联合隐托与强调内在的意义,通过同形符字的组合反映一个完整内涵。因此,联绵词不但“义存于声”,“因声知义”,也义存于形,因形显义。传统训诂学以形推义的办法,同样适用于联绵词。  相似文献   

5.
《随手关灯好》是一篇“一事一议”的作。小作针对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发表意见,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了议论的社会作用,是一篇值得学习的好作。原如下: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的词学家都力图改变词为“小道”、“末枝”的局面,使之自觉地表现出重大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感表世界,常州词派进一步从词的起源,言情等角度来论证“诗词一理”的主张,从而达到推尊词体的目的,他们突出词的表意情,强调词人精神情操的培养,提倡雅正的词风,体现出鲜明的道德伦理性和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与命题作文相比 ,供料作文的优势在于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要求每一个作者找准突破口 ,选择好角度 ,确立正确的题旨 ,并用合适的材料准确表达之。  相似文献   

8.
9.
在词学史上,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独占词坛的格局,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他的俗词创作却让后人争论不休。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焦点:一方面,柳之俗词代表着当时俗文学的发展趋势,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在立意取向上,柳之俗词与儒家所倡导的雅文化相悖,有"浅近卑俗"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变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流行语(Popular Internet Language)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变异性是PIL的标志性语言特征,该特征却是研究者们迄今较少关注的一个层面。笔者从语义层面通过典型实例对PIL的语言变异进行探讨,将其归纳为旧词别解、旧词新义、表意数字、语形解构、其它新解五类,并进一步从历时语言学角度讨论了PIL的发展变革规律及其规范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蒋捷词论略     
蒋捷词具有豪放、骚雅、清丽等诸多风格;善用描写,如细节描写、以物象物及对秋声的描写等,都很精妙;构思巧妙,语言疏快、圆脆、秀美。  相似文献   

12.
对清末民初大诗人、大学者黄节的人生经历以及部分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探讨他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黄婉是清代湘籍著名女词人之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塑成了她偏于病态的柔婉性格。其词风靠近花间 ,夜与梦为词作的主要意象 ;抒情风格偏于含蓄幽约。  相似文献   

14.
宋代黄庭坚在诗歌方面虽与苏轼齐名,但风格尚瘦硬,实际效仿为杜甫。诗词之中浮艳之气浓厚,其中的禅趣给人以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一直有一种不变的东西,存在于张洁各个时期的作品中,成为她思想的命脉,即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和关注,同时,通过对她的思想的研究,也意在表明作家之于文学的意义,在于其自然、自由而动情的思想之光辉.没有伟大的作家,只有动情的笔触,以及充满力量的、自由之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黄遵宪诗歌题材内容的六个方面论述了黄遵宪诗歌的人民性 :(一 )谴责侵略、维护主权。 (二 )反对封建科举、反对封建文化。 (三 )宣传日本、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四 )同情同胞疾苦 ,维护侨胞正当权益。(五 )戊戌维新 ,探索“真经”;与时而进 ,奋斗终身。(六 )日常生活题材诗 ,出乎自然而富于生活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和人性美。文章还从用典过多过滥等方面 ,指出其诗歌创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的词学审美理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作思路的突破中寻求词之制作艺术方面的变化,是弄潮于"诗界革命"的黄遵宪的词学审美理想。在此种理念的驱动下,黄遵宪作词也力图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吸纳新内容入旧格律。尝试克隆"诗界革命"的思维方式却又对词体特征的凝固化特性认识不足,使得黄遵宪试图掀起的是一场在当时难以获得成功的词界革新。不过,黄遵宪"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的振臂一呼,为近世中后期国内词坛更为彻底的词界革命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在宋代坛其声名与苏轼相埒,在宋代诗坛亦享有盛誊,其词稍逊于诗,但亦有一定的名声。曾因所参予编修的《神宗实录》失实而被贬黔州,后移到戎州。蜀中六年,黄庭坚诗歌创作相对减少,而更多地致力于词作,量词风与前期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句法光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