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媒介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或新现实。在正面当下问题意识和借鉴西来学术的基础上 ,要把“媒介研究”提升为“文化研究”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由此初步解析当下流行的“媒介文化”概念 ,探讨媒介文化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特点 ,追寻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2.
鉴于媒介学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媒介环境学在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上的相似性,德布雷对“媒介”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炼出“媒介”的四层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学术名词——“媒介化”和“媒介域”。从媒介定义、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三个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的核心假设和关键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整个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加以阐释。媒介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富有创见:首先,媒介学将“媒介”定义为由“设备—载体—方法”组成的系统,一反此前媒介环境学对物质载体和技术设备的过度关注,突显了媒介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其次,为避免出现媒介环境学中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倾向,德布雷搭建了一个由传播工具和文化环境共同组成的分析框架——媒介域,用于分解和解读人类文明史,从而为弥合主体与客体、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对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前“媒介文化”批评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拓展了“媒介文化”概念的内涵,提升了其学术观照的层次。二是全面认知“媒介文化”的功能,立体透视其多元影响。三是追溯“媒介文化”的源流演变,把握其发展趋向。整体观照“媒介文化”的研究现状,在以下几个层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第一,“媒介文化”的概念内涵应进一步明确界定一第二,要遵循学术规范,加强学科建设的细密化和扎实基础。第三,应该密切关注广大农村、农民和工人、市民与媒介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媒介文化语境下,跨媒介叙事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平台,建构全媒介展开的“故事世界”。主题乐园作为“故事世界”建构中独特的叙事空间媒介,在故事呈现、故事体验和主体互动方面都具有特殊之处。主题乐园以高科技手段容纳、融合多媒介主题叙事的集成性、开放性、娱乐性叙事实体空间,不仅为游客提供物理和心理双重“沉浸”体验,还提供了互动性、创造性的文化参与和主体叙事的场域。以“故事世界”的叙事共享为基础,主题乐园成为文化想象共同体的公共领域,强化了参与主体的认同感和“故事世界”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 Studies)是将“生态观”引入传播研究,探讨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交叉、渗透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媒介生态学现今有中西方两大研究方向,中国侧重于研究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问题,而西方侧重于研究人与媒介环境问题。将两方面互补,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扣媒介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从恶搞文化看后现代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是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词语。随之形成的“恶搞”文化更是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国内蔓延。对于“恶搞”文化的快速传播,媒介在幕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恶搞”文化的传播中看到后现代主义对于今天的媒介及其文本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恶搞”文化和媒介关系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8.
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媒介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学科。媒介地理学关注地理因素对媒介形态的影响以及媒介对地理样本的建构。一方面,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态与个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媒介凭借其对地理的命名与叙述,使真实地理的呈现充满了想象与虚构。从媒介地理学的学科渊源来看,它发端于文化地理学,从文化地理学形成的那天开始,媒介地理学也就诞生了。在研究方法上,举凡实证研究、批判研究、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等各种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媒介地理学常用的研究范式,借鉴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探讨媒介的“空间再现”和“地理想象”问题,建构起媒介地理学的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9.
巴特对媒介文化的符号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是上世纪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大师。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语言学与符号学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媒介文化 ,特别是流行服饰杂志作了独到而深刻的分析 ,其中包含的“解神话”理论的一些思想 ,对于当今开展传播学研究 ,无疑提供了一个独到而崭新的视角 ,对于当下的服饰媒介及相关话语天空 ,更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在教材编著、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取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但在各种思潮不断更新、时代不停前进的背景下,尤其是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启迪并激励“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通过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现状反思与深入解构,进一步开展“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图式再构的探索很有必要。通过“图解”教材、“图说”课堂、“图划”作品、“图雅”网站的研究,力求“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1.
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媒体”是创新媒体经营和壮大媒体实力的战略选择。“经营媒体”有别于“媒体经营”,其主要内涵是:媒体产业运作,媒体资源整合,媒体品牌塑造,媒体管理创新以及媒体内部文化培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媒体无序竞争的加剧,媒介生态日益恶化,对媒介生态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国外对媒介生态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国内的研究却是近来的事。就媒介生态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的发展情况,从媒介生态的界定、国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研究内容、空白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以方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媒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的原来义项较多,后专指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载体。媒介、媒体与一般的物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媒介、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广义的媒体指的是面向公众的信息传播的载体,即大众传播媒体。一种媒体能否成为大众媒体,要看这种传播媒介是不是具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网络、手机具有一些其他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参与性、针对性、选择性等,由于新兴媒体在组织体系上与传统传媒不同,这个领域技术性强,又处于调整发展的进程中,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与法律依据等方面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在新兴媒体领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即必须转变管理思路,突出管理重点,调整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机制,将已经实施的管理规定加以延伸,同时也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杉 《焦作大学学报》2004,18(1):108-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随着因特网发展应运而生,它凭借自身实时互动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接受方式,形成了崭新的读群,从而使读在“互动”中肯定了第四媒体的发展和前途。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介组织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为教育提供专业服务的教育中介组织尚处于萌芽阶段,只有了解教育中介组织的产生及其特征,才能促进教育中介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是对西部地区的综合型开发,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多方面的开发。论文从媒介地理学的视野探究西部媒介的地图现状呈现及重塑思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是—个网络时代。面对纷繁变化的信息,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网络已日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先天的先进性,囊括了以往媒体的一切表现形式的特点,是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然而传统的媒介并不会一成不变,等待消亡,它会在社会发展中自我变革,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双方会在媒介世界中重新定位,进行势力的重新分配。传统媒介会对网络媒体进行补充,并与之共同发展。文中指出,双方的竞争将是一场双赢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传播的十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明显特征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相对于三大传统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网络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因而又被称为“第四媒体”,并着重论述网络传播的十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Jiang提出的随机介质模型,从Maxwell方程出发,结合速率方程和极化方程,并应用FDTD方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着重讨论了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卫军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3):57-60,106
文章从分析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人的制衡关系出发,通过梳理媒体的时空偏倚认识、媒体的感官偏向认识、媒体的情境偏向认识、媒体的演化补偿认识、媒体失控的担忧认识等,探讨了教育媒体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