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是湛江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发展策略。而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关键。立足于“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应与发展生态经济二者统一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实现湛江沿海经济转机与飞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工业城建设的反思,以江西省丰城市丰源工业城的规划为例,论述现代工业城生态规划的核心:以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土地利用、经济战略和产业结构的生态规划等措施来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城。  相似文献   

3.
对老工业基地包头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包头市现状和优势的分析,提出在包头市建设生态工业城市的可能性和构想,并提出加快实现生态工业城市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循环经济及与其相近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等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最佳经济形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5.
董锁成  李泽红  石广义  李宇  李岱 《资源科学》2013,35(9):1755-1764
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资源经济学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资源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相关研究团队及全国主要资源科学研究团队的科研实践为例,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对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国资源经济学学术创新的主要方向。资源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已有学术贡献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安全研究、资源流动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世界资源经济研究等7个领域。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价值,我国资源经济学应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在水、土、能源和矿产等部门资源经济学领域、循环经济领域、资源产权与价值领域和资源经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推进学术创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应担负起学科发展导向和学术创新组织的重任,引领中国资源经济学迈向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石峰,1972年生,二级研究员,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科学院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2000年留学日本,师从日本环境系统学会前委员长、日本知名学者井村秀文教授,获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学博士。现任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态卷·产业生态学分支副主编,第6届国际产业生态学会亚太会议(ISIE-AP)主席,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态  相似文献   

7.
矿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建立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协调发展的矿区工业生态经济模式.分析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组成及其特点,提出矿区开发初期、开发中、后期主要的生态经济创新技术,为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技术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静康,女,著名化学工程、工业结晶专家,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天津市科协主席,Frontiers of Chemical Gcienceand Engineering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咨询委员会成员,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工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化学工程专业认证组组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化工分会副主任,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学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其蕴含着和谐生态伦理思想。首先结合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及环境瓶颈分析了推广循环经济的背景,并结合循环经济的"4R"内涵,揭示了其蕴含的"经济、社会、生态三维系统"公正理念,进而针对推广循环经济的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论述了重构生态伦理重塑的途径,为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仙居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气象数据等资料,通过GIS技术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探讨仙居县生态资产变化情况.并分析生态资产时空分布特征,编制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图.以乡镇为单元分析生态资产价值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仙居县大部分乡镇的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主要由对生态资产贡献占主导地位的有林地增加造成的,全县生态环境向良性化的方向发展;(2)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以相同的生态代价所换取的工业产值要高于经济欠发达乡镇,因此后者要避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应寻求土地集约利用,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而经济发达乡镇要进一步增加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全县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稳步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生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行业生态经济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生态经济的技术因素及水平,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中国钢铁工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对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尽管从短期看规模的扩大能更能有效地带动生态经济质量的提高,但长期来看钢铁行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兆华  武春友  王国红 《软科学》2002,16(2):11-14,18
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严力蛟 《学会》2004,(1):36-36,39
<正> 浙江省生态学会成立于1995年12月,是浙江省省级学会中最年轻的学会之一。现有团体会员8个,个人会员400余人,会员既有直接从事生态、环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也有决策管理人员和企业家。浙江省生态学会下设9个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分别为学术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基础生态专业委员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学会成立8年来,在中国生态学学会和浙江省科协的直接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为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都有同样的想法,十字架的内容,造成混乱极为容易的,但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研究的核心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工业生态学及生态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工业是一种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工业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国内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化工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所做的相关工作,最 后从生态工业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若干要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在理论上可用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和林业生态产业工程来"圈层"构建.在实践中则可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公园、循环经济、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管理体制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态工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光 《软科学》2003,17(4):56-58
本文指出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论述了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详细构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中国鲁北企业集团生态产业链之间的产业链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条生态产业链将不同的产品依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是有别于丹麦卡伦堡模式、美国杜邦模式的而具有中国独特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实现了工业技术集成上的重大创新,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秦颖  武春友  武春光 《软科学》2004,18(2):38-41
生态工业是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态系统的一种工业形式,是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环保、生态及经济效率的角度说,都是最优的经济形态。但是由于它自身形成路径和运作模式的复杂性,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其柔性化是生态工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本文试图从生态工业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着手,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柔性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陆琳忆  何金廖 《资源科学》2021,43(1):94-103
理清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对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测算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绿色效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绿色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都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者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表现较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②生态创新对提升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对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均显著;③生态创新对提升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生态创新对成长型城市提升工业绿色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对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生态创新对于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显现,并提出完善中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创新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