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提倡预习,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是,学生的预习需要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可从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读课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与“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抓住题眼深究,在解题中提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如:《将相和》,看题知道是写将军和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抓审题训练,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以石碑上乡亲们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的.教学时,我从抓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课题中的挖井人指谁?吃水的人指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在看、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审题中的两个问题.以上审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4.
引导读·注重练·尝试讲——《林海》教学谈○武安市古楼小学/张彦霞一、引读、激趣、理序教师出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看课文的题目,你知道课文描写的事物可能是什么?描写的事物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激起了兴趣,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自学思考题:...  相似文献   

5.
感知课文语文教学是凭借教材让学生通过感知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认识外界事物的目的。感知阶段,主要是通过审题,扫除字词障碍,在头脑中对课文内容留下总的印象。首先抓审题,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采用层层深入的审题法。①“天堂”原指什么?(学生查字典回答)这里比喻什么? ②“鸟的天堂”是指的什么? ③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助人成长,要多读好书。行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爱读好书刊的好习惯。教学要点1.使学生知道爱读书的好处。2.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不读坏书。3.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2.审题质疑。组织学生审题,让学生提出看了课题后想通过这节课了解的内容。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高尔基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1.教师谈话:(出示高尔基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十六法入手:一、审题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之后,教师最好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分析介绍作者怎样构思这篇文章上,可先让学生猜猜作者会怎样写、写什么。由于在猜的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能在学生探索和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读课题猜测文章写什么,怎么写“飞”,怎么写“夺”,结果怎样等等。推测猜想后,可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8.
一、在读题、审题中加强读、说训练民族学生在读说训练方面受母语干扰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读、说训练,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读、说的愿望。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因为“种”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字还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在哪一课中还学过?这样不仅巩固了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还在说话训练中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再读一遍题目,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很想看看蒲公英的样子,根据学生的愿望,教师随即拿蒲公英的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对处在…  相似文献   

9.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11.
王凤霞 《河北教育》2004,(10):34-35
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会说。即学习一篇课文,针对课文题目能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围绕中心段(或句)能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能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等。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读完课题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提出,课  相似文献   

12.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放弃射门》)。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3.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14.
读 ,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熏陶情感 ,积累语言词汇等。因此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这一精神 ,我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九义”教材第一册 )一课时 ,以读为主 ,以初读→再读→细读→品读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一、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设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船是什么吗 ?(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坐在飞船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可先采取自由读的形式 ,将课文读准字音 ,再通过小组之间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在此…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效果较好。现将该教学片断实录如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莫泊桑拜师。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学生小手林立。)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  相似文献   

16.
《五彩池》(五年制第六册第27课)是篇描写形象、文字优美的新选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讲读,在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板书课题后,教师先紧扣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彩池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由此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相似文献   

17.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18.
正一、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片段1](揭示课题《雪儿》后)师:读了课题,你们的脑海中会进发出什么问题?生:雪儿是什么?生:它什么样儿?生:课文写了雪儿的什么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雪儿?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  相似文献   

19.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质疑,教师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评读正音。 2.讨论分段,说说段落大意。(可分四段,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五步式思路《核舟记》的教学就是这样。导读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粗读课文,正音上口布置学生限时阅读,要求粗略地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参照注释,读顺课文,教师巡视、答疑,出示小黑板(难字正音)。二、二读课文,激发兴趣导读题:1.核舟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