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时期,楚国吸收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铸造出长剑.楚国不但拥有射术精湛的高手,而且形成了较完整的射术理论."长兵的缩短,短兵的延长",显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也使武艺的内容、方法更加丰富和充实.荆楚地区独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动乱的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战国初期,在楚国上层贵族中流行导引养生术,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练养结合是荆楚武术的特点.楚人"赴江刺蛟、遂断其头"的刚勇品性,闪耀着楚人尚武的精神光芒.楚人尚武,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民族体育风格,正如<史记>中云:"楚人剽疾,勿与争锋是也".  相似文献   

2.
武术服装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服装承我着文化、礼仪、体现一种风采.对武术服装上衣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腰带结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裤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中国服饰文化只有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武术体育思想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武术主要是作为一种军事技术而存在.明清时期,随着传统武术的出现,它逐渐转化为一种综合实用技术.近现代,在中西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里,武术又逐渐演化为一种体育技术.武术到了重新进行定义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殷商时期中国武术出现了多种不同技术层面的习武内容,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兵器和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殷商时期大量珍贵的武术文化信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新的视角:殷都武风的兴起与武术活动的发展;"巾帼--妇好"映射殷商重武传统;军事、战争是殷商军旅武艺全面发展的动力;冷兵器特点凸显殷商武术文化的厚重四个方面展现了殷都武术文化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民族与国家意识培育影响至深;兵学文化是齐文化的精魂,成为武术技击理论探索的渊薮;齐、鲁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一体化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成为齐鲁武术乃至中华武术汲取理论养分的上源活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拳技和长短器械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礼仪传统、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逐渐被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吸收和接受,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武术拳械文化在各民族之间也有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和传播,出现了相扑、角力、拳技、力士舞等活动,单刀、双戟与刀盾产生了口诀精要,形成剑舞与剑文化,出现了大矟、两刃矟以及棍棒器械。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武术上的密切关系以及武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蔡龙云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蔡龙云先生数十年从武生涯中形成的以武术"整体观、发展现、求实现"为核心的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蔡龙云先生"击舞分类"的武术整体观,是其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继古开今的武术发展观是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思想保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蔡先生进行武术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论,因而使他的武术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蔡龙云的武术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蔡龙云武术的"整体观、发展观、求实观"为核心的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蔡龙云"击舞分类"的武术整体观是其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继古开今的武术发展观是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思想保障。蔡龙云武术思想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推动我国武术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和口述史法分析村落武术的演化,探讨村落武术文化。主要结论:孙庄武术的兴起缘于对抗盗匪,20世纪40至70年代中期,村落武术处于不温不火发展状态,后随着农民闲暇时间增多,村落武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村落武术文化。1986年后,在社会现代化的冲击下,村落武术没有跟随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1.
武术历史与文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地域式文化研究为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分析工具;地域武术文化研究能够承担武术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良性表达这一巨任,摆脱武术是"文化遗产"的静态发展模式,而呈现动态的可持续性的继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武术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系统分支,将搭建起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给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借人体运动方式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寓中国文化、哲学为一体,集儒、道、佛三教诸多内涵为一身,是中国历代名人志士历练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武术教学必须坚持武术文化教学以达到武术为人才终身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文化与日本武道文化有其相同性和差异性。文章从武术文化的源起、本质特征及思想渊源和文化品质等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力求发掘出其各自特色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中国武术如何使人"成人"的过程。得出:"乃文乃武"是中国武术的"成人"圣图,"武以文养"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策略,"武以成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道路,"武以达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结果,通过习练武术的过程,使习武者从生理上的"人"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研究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成人"的深厚学问,习武者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不断修习,能够逐渐达到由感知到内省、由身体到品行,内化为内在人格的养成,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中国武术如何使人"成人"的过程。得出:"乃文乃武"是中国武术的"成人"圣图,"武以文养"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策略,"武以成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道路,"武以达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结果,通过习练武术的过程,使习武者从生理上的"人"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研究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成人"的深厚学问,习武者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不断修习,能够逐渐达到由感知到内省、由身体到品行,内化为内在人格的养成,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解读武术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大众文化视角入手,对武术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把握武术大众文化的内涵,引导当代武术大众文化向合理性方向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发挥当代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是武术文化在我国本土传承发展的基础,武术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武术教学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文化传播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阐述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哈尼族武术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内容分类等进行研究,并对其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进行初步的探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主要探讨武术文化优势扩散的结构基础,并探索武术文化价值规律与价值同轴对称调整的关系。研究发现,武术的文化价值规律与同轴对称调整受到社会内部对不同价值选择的影响,武术文化优势扩散的结构基础决定于武术文化的优势标准正当化。研究对武术文化价值的国际化传播和优势扩散具有启发意义:应当注意将武术的文化价值在世界轴心和国家轴心之间进行调整;应对武术的文化优势进行科学诠释、修饰、转化和安置,产生武术的集体意识,使武术价值日常生活化。最后,对如何有效实施武术文化价值传播和优势扩散提出了3点建议:(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以转型与安置为途径,改变人们对武术发展的惯性认知,转变武术传统的发展思路;(2)通过武术人的自我审视和反省,加强武术发展的基础建设;(3)通过武术文化资本运营,打造武术品牌,做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