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广播是以声音线性传播为特点的媒体,故事化、情节化的处理,有利于克服广播“一过性”、“易混性”的弊病,方便各层次人群收听。只要注意发挥广播优势.在一些具有现场感、细节化、情景化的广播新闻的采制过程中,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象,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调动多种手段,同样可以使广播像电税一样声画并茂,不仅更好“听”,而且更好“看”。  相似文献   

2.
借鉴故事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广播的特有手段展现给听众,能够使广播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应。注重人本因素、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把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3.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孙新生 《新闻爱好者》2010,(10):184-184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5.
高洁  张淼淼 《青年记者》2006,(24):39-40
新闻故事化的缘起与军事报道“三贴近”原则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媒体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形式讲述新闻,“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报道领域。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  相似文献   

6.
张红 《新闻传播》2006,(2):18-19
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在西方新闻采写中,常以“story”来代替“news”,把采访新闻称之为“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叫做“head line story”,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让新闻走近读者。  相似文献   

7.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8.
顺应当代各种媒体的竞争和观众接受的需求,电视新闻界出现了这样一种节目制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叙述,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它实际体现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这种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新闻故事化叙述的做法其实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一般运用在软新闻中,它是将传统的广播新闻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加以修饰、娓娓道来的一种新闻传播的形式。它可使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休闲娱乐的享受,可以缓解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避免了单纯说教产生的抵触情绪和负面影响,为顺畅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离不开它的三要素,即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将具备真实性和新闻性的信息加以趣味性的佐料,以不同的视野、角度和层面对新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报道是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如果记者片面追求故事的情节和戏剧性,不惜主观捏造,会损害新闻真实。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冲突框架构建新闻事实,在新闻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细节展现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邱静 《新闻世界》2011,(8):69-70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本文以花都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视角》栏目为例,探讨了新闻故事化应具备的几点要素,并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东 《记者摇篮》2009,(6):34-34,20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简言之,新闻故事化的要求,其一,内容必须是新闻,即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一些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故事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新闻传播》2010,(6):104-10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5.
有一说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0008-I0008
这是一个面向上班族和上网族这“两上族”的电视新闻晚报.所谓“打开新闻看电视”是对新闻的新型加工。《有一说一》的新闻软硬结合.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强化所报道事件的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并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从新闻类节目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到广告类节目营造品牌的故事,从MTV专职于音乐故事的讲述到电视剧对人生故事的倾情演绎等等,“故事”不仅坐上了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而且成为其市场化攻城略地的有效手段。^①  相似文献   

18.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可以大大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新闻写作探索的一个重要门径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