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鸬鹚》一文,按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的经过,以及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景色的变化,表现了小湖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及渔人快乐的心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操。一、揭示课题,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因为学生对鸬鹚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在板书课题后,首先出示有关鸬鹚的幻灯片,对鸬鹚作以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2.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捕鱼前后湖面有什么变化?4.课文…  相似文献   

2.
《鸬鹚》是篇描写景物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清新的格调,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鸬鹚捕鱼图,反映了渔家丰收的无限欢乐.课文结构严谨,意境优美,妙语连篇.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会使学生感受到美在其中,接受美的教育. 教学《鸬鹚》可作如下设想. 一、理脉络,感受结构美《鸬鹚》采用两条线交织的描述手法:一条是湖面,写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了平静的过程;一条是这湖面的“静——动——静”与鸬鹚的活动的紧密关系.两条线相互依存,相互衬托,显出作者精心安排结构的妙处. 怎样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这个结构  相似文献   

3.
《鸬鹚》一文叙述了江南水乡傍晚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随着捕鱼停止,小湖又恢复了平静的美景。作者通过描写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幽静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是审美教学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抓住文中的美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道南 《阅读与鉴赏》2009,(10):12-13,54
到湖南旅游.朋友请我观赏鸬鹚捕鱼。这是当地一个特色项目。湖边芦苇.渔筏过处.每每有鱼惊草动.筏上兴奋无比的鸬鹚便会直奔鱼群而去。渔夫说.鸬鹚捕鱼本领与生俱来.可潜水十多米深.屏气可达一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当鸬鹚满载而归登上竹筏.从鸬鹚的脖子中挤出“战利品”时.渔夫总要给鸬鹚留下三条小鱼.  相似文献   

5.
《鸬鹚》一课的设计孙悦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鸬鹚》一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构思巧妙的散文。它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人民活适安乐的美好生活情趣。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描写鸬鹚捕鱼的,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性和用词的准...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前后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品析词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想象鸬鹚捕鱼时的情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widows98和 powerpoint操作环境、教学光盘。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捕鱼前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8.
鹈鹕能和鸬鹚、海鸥合作捕鱼。鹈鹕的脚趾似蹼,它能以蹼为桨来游泳,但不会潜水,只能在水面上捕鱼。而鸬鹚善于潜水。海鸥则能在空中观察鱼群,为鹈鹕和鸬鹚导  相似文献   

9.
《鸬鹚》一课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以及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语言明快,是一篇融静态美和动态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是陶冶学生爱美情趣的一篇好教材。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推敲语句欣赏语言美”。通过“巧设板书,读中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爱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鸬鹚》一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渔人利用鸬鹚捕鱼 ,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变化的优美图画。其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其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欣赏其生动优美的语言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此文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语言 ,陶冶情感的作用。一、创设情境 ,激发朗读欲望开课伊始 ,教师播放《江南小曲》 ,并出示本课插图投影。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到了江南水乡幽静的小湖边。这时让学生随着乐曲的荡漾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生尽情朗读…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鸬鹚》这篇课文构思新巧,意境和谐,文章虽短,但韵味隽永,十分耐读。全文共七个自然段,以鸬鹚的活动为线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共五句话,分别描写了湖面、岸边、渔船、渔人、鸬鹚等景物和人,用极简练的语言点出了景物和人的特点;第二部分(2至5自然段)写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这一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渔人赶鸬鹚下水,再写鸬鹚捕到鱼怎样上船,渔人怎样把鸬鹚喉囊里的鱼挤出来,以及鸬鹚不断地跳上来,渔人繁忙的情景;最  相似文献   

12.
鸬鹚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金属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两千年前有位名医叫华佗。他各处云游采药治痛。县太爷的孙子突然痛了,什么也咽不下去。快去找大夫啊才!是是张大夫诊脉。李大夫看嗓。啊怎么灌药也咽不下去。别灌了,能咽下去就没病了!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也有人说家是心灵的乐园,更有人说家是生活动力的源泉……在我眼里,我家就像一个快乐的动物园。我的爸爸是一只鸬鹚。众所周知,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鸟,而我的爸爸也是一个捕鱼能手。他痴迷于钓鱼,他是早晨钓黎明,傍晚钓黄昏,可谓是“一丈青竹一丈线,一点猩红碧水间。  相似文献   

14.
冯尊华 《文教资料》2006,(8):128-129
《鸬鹚》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鹈鹕和鱼》一文的前半部分内容改写的一篇看图学文教材。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鸬鹚捕鱼的过程,突出表现了小湖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状态过程,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表现了渔人的忙碌和欢欣以及满载而归时的轻快、  相似文献   

15.
鸬鹚捕鱼     
星期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看鸬鹚捕鱼表演。我们来到一个池塘,只见里面漂着一只竹筏,一会儿,叔叔扛着竹篙来了,竹篙两端分别停着一只鸬鹚。鸬鹚长得很像鸭子,但比鸭子漂亮,小小的眼睛闪着绿莹莹的光,嘴像长长的钩子,灰褐色的羽毛上有黑色的花纹,十分光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改大潮席卷大江南北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有些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潮无所适从,而一大批弄潮儿则以勇猛的姿态出没于浪峰低谷,去感悟教学的真谛,去享受教学的魅力,为人们呈上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现截取镜头若干组并配上议论,以飨读者。第一组镜头:寻求说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语言实践镜头一:《鸬鹚》一课的教学。鸬鹚是怎样捕鱼的?请仔细看图,用上“鸬鹚捕鱼可真热闹啊!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说。镜头二:《鸬鹚》一课的教学。渔人捕…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七册和六年制第九册第1课《鸬鹚》,属于看图学文。按照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要求,笔者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联想对比学习法”。现介绍如下: 教材分析总的来讲,指导学生看图学文要做到有顺序、有特点、有联想、有情感。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却应该有所侧重。《鸬鹚》一课的教学,侧重于“有联想”。要通过联想,还要通过对比,才能学懂这篇课文。《鸬鹚》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和图上画的内容相吻合,可以把这段文字看作是对图的“实写”。后面几个自然段连用“钻、拍、跳、抓、吞、挤、甩”几个动词,把渔民放鸬鹚捕鱼的活动写得维妙维肖。图在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渔翁     
《红领巾》2005,(12)
澳大利亚的渔民把海豚(hǎitún)当做捕鱼的助手。海豚们追着鱼儿跑,把鱼赶向岸边。这样,渔民们不用出海就能捕到鱼了。人们也会分一些鱼给海豚表示感谢哦。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子绑住章鱼,放进海里,当绳子抖得很厉害的时候,就把章鱼拉上来,拿走章鱼触手(chùshǒu)中的鱼。时间长了,章鱼跟渔民们成了好朋友,就不用拿绳子绑住它了。每天,它会主动把捕到的鱼交给渔民,渔民们则拿它喜欢吃的螃蟹(páng xiè)喂它。鸬鹚(lúcí)也是捕鱼能手。渔民们去打鱼的时候,常在船上带着十几只鸬鹚。发现有鱼,就用竹竿把鸬鹚赶…  相似文献   

19.
一、揭题导入1.读好课题。①课件呈现课题。②教师 :今天 ,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 ,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 ,再齐读课题。注意 !“鹚”是第二声 ,不翘舌。[读准、读好课题 ,看起来微不足道 ,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 ,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字正腔圆地读 ,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 ,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疏忽不得。]2.简介鸬鹚。①教师 :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 ,也爱捕鱼 ,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 !这就是…  相似文献   

20.
《鸬鹚》(第九册第1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时间的推移和鸬鹚捕鱼为线索,描绘了水乡渔人劳作之景和秀美的山水,表现了渔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根据看图学文特点,教学这课应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画面和课文中“美”的因素。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想象,充分展现学生观察画面和理解语言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过程),从而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静——动——静”的过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认识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