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分清课文主次;2.理解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两句话的含义。一、理清顺序,分清主次《落花生》一课所在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课文...  相似文献   

2.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3.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分清课文主次的方法。   三、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 :  一、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分清课文主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投影出示生字词 )  2.请大家谈谈通过课前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评价。…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专注的精神。2 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 ,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紧扣课题 ,初读课文1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快速读文 ,想想什么叫“全神贯注”?怎样才叫“全神贯注”?(不作答)2 齐读课题两遍 ,释题。师介绍罗丹简历。二、再读课文 ,自学字词1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下列词语(新词) :雕塑挚友掀开祝贺杰作诞生打扰情绪喝醉哎哟…  相似文献   

6.
记一件事或一次活动(六年制第六册基础训练4)山西吴虹一、作前准备:1.复习《捉鱼》一课的写作方法:(1)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捉鱼”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教师小结:任何一件事都有它发生、发展的经过。事情的...  相似文献   

7.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初步感知课文 ,落实思维训练根据思考练习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给课文分段 ,归纳各段段意”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全文共分哪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各段分别写了些什么?3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 ,可以提哪些问题?第1、2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了解课文层次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3个问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  相似文献   

9.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释题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 :滥竽充数3 查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注意写法及读音。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2 范读课文(放录音) ,要求认真听 ,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 默读 ,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4 学生质疑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 ,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要求 :1.重点理解“抢时间”、“攻天险” ,体会红军战士大智大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2.联系上下文 ,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2.课文围绕“飞夺”这个词写了哪两个部分?(抢时间、攻天险)二、直奔重点 ,领悟中心。(一)学习“抢时间”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句用“———”线画出来 ,想想围绕这些词句 ,可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把它写在书上。2.根据学生的提问 ,筛选出以…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材特点训练朗读分析──“九义”教材小语第五册《群鸟学艺》教例评析吴柳【教例】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分析的方法;2.吸取群鸟学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一、基础性训练1.释题:“群”和“艺”的意思各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解释了课题?(第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15.
教法一借助媒体激趣引思一、借助媒体 ,激发创新乐趣1.板书课题 :(电脑播放一段相关内容的动画)看了这段动画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箭没射出 ,大雁就自己掉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2.释题。生齐读课题 ,思考 :①课题的“鸟”指什么?“惊”是什么意思?《惊弓之鸟》讲的是什么故事?②为什么只“拉弓”没射箭 ,大雁就会掉下来呢?二、借助媒体 ,鼓励自主发现1.(投影片出示课文插图 :没有中箭的大雁往下掉)生边观察投影片 ,边自由朗读全文 ,找出不懂的地方 ,用笔画出来。2…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17.
教学任务 :1 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读准字音 ,知道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水是怎样变成气和云的 ,云又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我会变》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 ,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1 先听老师读课文 ,想想“我”究竟是什么?“我会变”也就是谁会变。(水)2 请大家仔细地数一数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 ,数一数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2 逐句学习课文。(1)读1…  相似文献   

18.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练习设计榆中县文成小学蒋应琴一、基础知识练习(一)识记。1.请你说一说:(1)d=2r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2)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等于3.14吗?2.根据下图填写下列公式。3.下面这些数是3.14的几倍?请你把它记住。18....  相似文献   

19.
《落花生》教学指要凤城市凤凰区城东小学何凤仙一、释题1.“落花生”是什么?(花生)2.本文为什么用“落花生”作课题?(1)作者是围绕落花生记事说理的。(2)提供资料: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有长柄,黄色花。花落了,类似细根的柄伸入土里才长花...  相似文献   

20.
教学《高粱情》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及“从内容中体会思维”的阅读基本功 ,通过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进而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并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 ,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一、围绕“情”字 ,回归全文 ,铺设阶梯。1 课文的题目是《高粱情》 ,那这个“情”是什么意思?(深厚的感情)2 作者对高粱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敬佩之情)3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根据板书、回归全文)4 这样一种感情对作者会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