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内蕴丰富的散文,诗人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下,母亲唱民谣歌谣、猜谜语、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怀念、感激之情。五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这类散文时,确实有点难度。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教学时另辟蹊径,从课文的题材“形散而神不散”作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看似平淡,实为“真切”,尽显“真情”,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散”与“聚”的矛盾统一,以探清“文理”,这是记叙文教学所无法代替的。让学生去探清文理,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散“材料一一去认识、去分析,并从中找出聚结这些“散”材料的线索来,看它们是怎样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要很好地完成它,困难是相当大的。因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显著的文体特点,即所谓的“形散神聚”。在散文教学中,往往由于难以理解“形”和“神”的关系,学生在接受了老师深入细致的分析后,仍觉所知寥寥。中学六年,学了上百篇散文,到头来只记住了一句套话:散文“形散神不散”。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5.
散文“特点”质疑包头市第三十七中学刘淑兰中学语文教材关于散文的知识集中反映在初中第四册《谈谈散文》里。教材所谈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即狭义散文。教材在总结散文的特点时,沿用了传统的提法:“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6.
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是散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三美”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力。那么,如何进行“三美”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从线索入手,学习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它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所不谈。它写作自由:样式,语言,全无定格。从内容上看,散文又是聚焦的。无论怎样散的材料都被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主题———即散文的“神”。例如《我儿子一家》,材料散得不得了,二千多字的文章,零零杂杂写了十多个人物,十七八件…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8.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风景谈》文章好,难得教好。究其因缘,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风景谈》究竟是什么体裁,应不应该把它当“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来教。二、《风景谈》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应不应该以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一句话:《风景谈》的教学究竟应该以“景”为中心还是以“谈”为中心。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的释解注解是这样说的:“本文所写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10.
《桂花雨》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的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聚”。通过“思维导图”这样的表现方式,将散文的“形散”恰当地展示在教学中,板书也有所体现,能让学生直观体会,更好地结合关键词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细腻感受。  相似文献   

11.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12.
《桂花雨》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的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聚”。通过“思维导图”这样的表现方式,将散文的“形散”恰当地展示在教学中,板书也有所体现,能让学生直观体会,更好地结合关键词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细腻感受。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22课《白杨》,是一篇咏物散文。本文讲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自己的孩子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象白杨那样,在边疆扎根、发芽、成长。本文内容较含蓄,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为教好这篇课文,我采用了“发现法”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发现法”,就是要求学生从教材的平庸之处,去思考发现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从本文的内容中抓住文章的中心,教学前,我讲述了散文的一些特点,重点讲解了散文的“以物喻人”,“托物寄情”、“借物言志”的比附、  相似文献   

14.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六期刊登了《浅谈“读写例话”的教学》一文.文中提到“读写例话”的“教学应把大量精力放在指导学生的自学上,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去看明白,想清楚.”笔者认为,仅仅着眼于“例话”属独立阅读的性质去设计教法,而不从“例话”本身的作用去组织教学是不足取的.现将笔者的浅知拙见作简要陈述,拟与刘强民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6.
“质疑”,是指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向老师质疑问难。“设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之处,故意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加强,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在理解教材的关节处,教师精心设置疑窦,以补学生质疑之不足,将“质疑”和“设疑”巧妙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结构将更加合理,教学效率也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袁鹰的《白杨》一文,被选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章语言含蓄,立意高远。教学这篇散文味很浓的课文,如何使其“形”脱“神”显,每被视为教学上的难点。现就运用“整体性”教学原理,谈谈自己的设想。我们知道,认识事物一般总是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对整体的初步认识深入到各个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上来获得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而语言文字组合成一篇文章,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素材,随着不同的作者,其形式是千奇百变的。《白杨》的构思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005年《科学课》杂志评论员文章也曾多次论述这个问题。最近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时,还是有教师提出,有些树叶自己都不认识,怎么去教学生。我对她说,教材中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样本,你可以用学校附近比较有典型特征的叶子来教学,不必拘泥于教材。科学课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结合本乡本土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9.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大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观点独特,文体特点明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提升赏析水平。结合具体散文篇目,从分析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入手,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刊登了四川乐山市沐川教师进修学校卢永璐老师撰写的文章:《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有感于“不真实”的作文评语》。在这篇文章中,卢老师从“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探究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分析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系列”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