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指导我们,教育方针应朝着三个面向发展,即“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21世纪,也就是要求让我们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向世界: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方向要与整个世界接轨,要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未来的工作者)在全球范围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就教育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培养残疾学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的能力成为各国发展特殊教育的共识,办好面向未来的特殊教育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未来的特殊教育是现代化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师资人才他们将是21世纪我国教育战线的中坚。这就要求我们高师院校必须站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他们从事中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是从战略高度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题词启示我们:办教育要立足于祖国的现代化,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搞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具备两种基本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人应该是有能力打开局面,走向世界迎接挑战,有理想开创未来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说明;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描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下世纪做好人才准备.”三个面向”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科学与实际、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未来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未来,更是共产主义世界的未来。邓颖超同志对少先队员们殷切地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这个未来是指的共产主义。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们党的最终目标而说的。因此,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核心与真谛。为适应未来的需要,培养与造就未来一代的新人材,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知识的传授,要注重教育新一代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他们具有创造的才干,讲求学习方法的训练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能,打开学生眼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与提高组织管理与社会活动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世界、预测未来,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代前进的方向的方法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强烈要求变革现实,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勇气。胡乔木同志说:“为了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需要进行历史教育,理想教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出能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现代化技术,能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研究世界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教育要面向未来,就要考虑到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医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医学人  相似文献   

11.
刘国 《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45-14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新课程标准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例如,语文首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点明了语文重在运用。这一切无不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发展。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1983年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十几年过去了,邓小平同志也已逝世,但今天我们再深刻体味这“三个面向”的指示,更加感到邓小平同志思想的远见和深邃。本文仪就面向未来与师资培训工作谈一些认识和体会。1.“未来”意味着什么今天是80年代初的未来,21世纪又是今天的未来,我们谈到“面向未来”这个话题时,有必要回顾一下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着一些引人注目的变…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中南高师历史教学法会议在衡阳召开。讨论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1.对“三个面向”的理解;2.它给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3.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4.在对比实验中逐步建立中国式的历史教学体系。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者的理解,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是统一的整体。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1)“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要为现代化服务;(2)“世界”就是教育的质量,要用世界的高水平来衡量,教育的改革要注意世界的新动向;(3)“未来”就是教育工作的周期比较长,要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人才。同志们深切感到,“三个面向”对我们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许序修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未来发展的需要。据此,语文教育现代化就是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把语文知识的...  相似文献   

15.
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任务。而农村中学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更是摆在我们搞农村中学教育工作同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是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培养人的目标或多或少的偏重于“应试”这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这是与我国一千多年来所沿袭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是“创造型、学习型、个性型、人道型、国际型”的人才。因此,在当前,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强调素质教育,除了要强调教育要为经济服务,要为社会服务外,更要强调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选择”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要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为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怎样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很注重的问题,特别是日本、东德、西德、美国、苏联等,他们都将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为体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对新一代社会建设者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能力的社会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未来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与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理知识结构是人才的必备条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它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既反映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指教育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参与世界的经济、科技竞争、为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现代化建设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既是我国当前之大业,更是我国未来发展之所需.因此,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这是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基本精神,它既体现了教育的基本特征,又揭示了社会发展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中心是: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问题.毫无疑问,今天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材.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通过听、说、读、写全面的综合训练,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应该把创造性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这个基点上的教学,我们把它称之为:创造型教学.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所担负的思想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当前,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三个面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无论是现实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并有着广阔的天地。那么,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比较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比较法教学的条件 中学世界历史教学不仅具有一般历史教学的普遍性,还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确切地讲,这里的“世界历史”是指“外国历史”,它不包括中国历史的内容。利用外国历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己祖国的教育,运用比较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和斗争构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课是中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课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