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材简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学过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其展开图。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理解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内容.教材引入常见的罐头盒、圆木等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柱模型,进一步认识圆柱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内容。教材引入常见的罐头盒、圆木等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片段 (学生动手操作,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后展开,研究 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 高。 生2:圆柱的侧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3: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 长和宽就行了。 生4: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等于底面周长乘 高。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得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 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之前的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及参考书,我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作为教学难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向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圆柱去掉两个底面  相似文献   

6.
杨清江 《小学生》2012,(12):31-31
一、注重概念的渗透就是以启发性原则为主。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通过展示圆柱的展开图后,可以知道圆柱展开图就变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与此同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长方形,由此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识记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有: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相等,圆柱两底面间的距离叫高,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②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等于圆柱的高(h);③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表面积就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④圆  相似文献   

9.
<正>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可以根据圆柱的表面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两个底面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相接,就拼成了下面的图形:这样,同学们只要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就可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了。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中,求圆柱表面积的列式和计算较繁难,加上学生初步接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尚未形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较难掌握。为此,我用“合→分→合”的方法,逐步展开教学过程,最后归纳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例如教材中的“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5厘米,求圆柱表面积”。首先我借助圆柱实体及图形,把圆柱表面分成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两个等圆)。并制作了活动幻灯片,通过幻灯分4步放出来;①圆柱图;②圆柱侧面(即长方形);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的内容,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延伸。通过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圆柱的高、侧面、底面,圆锥的高、底面等知识,进行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要自觉实践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引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在复习"圆柱"这一课时,梳理到一个知识点: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是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我顺便补充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呢?"学生回答:"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本来复习得很顺利,可就在这个时候,课堂出现了意外。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男生提出疑问:"圆柱的侧面展  相似文献   

14.
超市里常见一种活动式组装的塑料笔筒,笔筒构成材料有:一张长方形塑料纸,一只塑料圆圈,一个圆形底面 (这些材料也可由教师自制 )。在教“圆柱”时,可用笔筒作学具,让学生先用笔筒的构成材料组装笔筒 (把长方形塑料纸卷起来作笔筒侧面,上底套上塑料圆圈作笔筒口,下底套上圆形底面作笔筒底 ),再让学生拆开笔筒,结合操作说说懂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在具体操作之中进一步理解了圆柱的特征,并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是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学生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后.我启发学生:能否将圆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和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联系起来.推导出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学生经过讨论并用学具操作后很快想出,因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事情的缘起3月份的一天,我按照惯例进入六年级一个班级听随堂课,讲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在老师的简单提问后,学生明确了制作一个圆柱体,需要一个长方形当侧面,两个相等的圆分别作两个底面。随后教师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后,布置学生开始制作圆柱体。教师的意图很明确,希望学生在做圆柱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计算圆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S=πr~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要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圆柱、圆锥的有关概念;二是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1.圆柱圆柱可看作是由矩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图形2.圆柱的侧面展共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一边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另一边是圆柱的母线长(等于圆柱的高).3.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h(或高为h),则圆柱的侧面积S。。o一2。Rh;表面积S。。&一2。R(R+h).4圆锥圆锥可看作是由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图…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复习圆柱这一课时,梳理到知识点: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是一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我补充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呢?”学生回答:“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20.
小学几何形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感知,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现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圆柱与圆锥”的思考谈几点认识。一、形成清晰表象,掌握基本概念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除了圆柱、圆锥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外,还涉及侧面、底面、高和圆锥的顶点等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感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