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英 《考试周刊》2009,(46):78-78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启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模式也正在进行一场变革,人们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创立了许多数学教学方法。但不论哪种方法.其最终目的之一是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列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存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思维活动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就最清晰、最牢固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可能性     
设计理念1.《课标》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2.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活动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2.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重视培…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模式。思维在数学教学时是不可缺少的,同样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交融使得教学更完美。思维与兴趣结合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护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兴趣是思维的根源所在,所以用这种方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戚宏才 《考试周刊》2014,(63):63-6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老师应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讲究授课方法的技巧性;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听课状态1.激发学习兴趣,方法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讲好绪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机会。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艺术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这是一堂课成败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评价思维是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依据一定标准对数学学习活动给予价值判断的思维过程。因为任何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定其价值,因此数学评价思维高于其它一切思维。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评价思维,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数学思维品质,又可以激发学生各种思维成果的生成,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提高学生数学创新的动力 1.结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哪种方法最适合学生,哪种方法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是经过认真研究后得…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诱发情感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生对教师的爱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乐于学习数学.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必须让数学学习充满着情感活动.在饱满的激情中学好数学.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广泛的学科,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轻负担、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质量”已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相对困难.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学生的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可以高效率获取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困境,再加上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达成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就比较困难.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当地特有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熟练。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与教学方法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发展性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对于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一点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可以有机结合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小学生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科目。尤其是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培养兴趣,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课程安排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教师可以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工作经验,对趣味性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不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学学科抽象的概念、公式,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缺乏耐性思考,接受知识有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有教学方法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从学生思维水平入手分析,建议教师将数学教学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是充满睿智、绽放思维火花的课堂.而“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创造了知识,而知识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维,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兴趣、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具备的学生,其思维才可能得到迅速、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条件.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减少学习中的疲劳.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想学好数学,需要一定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合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思维方法融入课堂当中,可使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摆脱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文章从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发,探究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着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 要课题。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新的学习 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 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素质,才是教学的精髓。所 以,学法指导应渗透到学生认知过程的各种思维活动中。 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划分 1.获取信息(感知):指学生受教师教学内容的 启发,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感知,定向获得感性知识。 2转换信息(理解):指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加工,领会和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使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