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建明 《学周刊C版》2014,(12):203-203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工作没有止境.相反,在思想观念多元化、学生情况错综复杂的当下,学校原有的德育经验显得捉襟见肘,实效不大.只有改造德育观念,开发德育课程,丰富德育载体,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体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工作没有止境。相反,在思想观念多元化、学生情况错综复杂的当下,学校原有的德育经验显得捉襟见肘,实效不大。只有改造德育观念,开发德育课程,丰富德育载体,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体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谈一谈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罗虹 《江西教育》2005,(5):33-3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也从原来只注重智育而转向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即素质教育。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所实施的最直接的教育。德育的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就学校各门课程而言,它们都具有德育功能。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有着特独的、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将极大地促进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完成教育的特有目标。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先行者,因此,加强对基础教育德育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模式,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的特有功能,实施教育现代化,完成德育教育任务。通过学习与提高,笔者深深体会到:新课程体系下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需要教育方法的改革,更需要思想的认识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否则,基础教育的德育功能无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王勇 《教育》2011,(24):45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教育(海南)》2013,(Z2):51-53
近年来,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我们细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把实效性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活动空间,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高二基础会考取得全面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6):51-53
<正>近年来,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我们细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把实效性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活动空间,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高二基础会考取得全面  相似文献   

10.
既然“人的关怀”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么,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是: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以实现人的最大自由与最大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德?德是一种思想,它催人奋进,导人向善。在教育中,放在首要地位的不是智,而是德,这是显而易见的,德在教育中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我们不需要那种有德无才或者有才无德的人,更不需要无德无才的人。素质教育的时代,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德育教育在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占居着核心的地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是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若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学校,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就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潜移默化,自我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是"德育生活化"理念下的成功尝试。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因此,德育教育在学校各门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渗透已经成为新课改理念下三维目标的"情感目标"。而历史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性,在教学中通过历史事实和其所表达的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理解人生价值的道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已经有了自己浅显的看法,在历史科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中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去。作为中学课程的学科之一,体育课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顾磊磊 《成才之路》2011,(33):17-17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德育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纲领性政策确定下来,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所以,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性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把品德教育和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自然渗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天生”具备德育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在中师阶段,音乐尤为重要。它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特殊手段,它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好思想,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特长,起着其它学科不能肩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一直是德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最近有机会读到新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育读本》,感到该书在增强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全书将高职高专德育教学内容划分为20个大问题.基本囊括了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部问题其中前四个大问题都是讲述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步入高职锻造银领、国防教育心系祖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党在心中永跟党走)。其次是教材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富有针对性。在学法知法遵纪守法、优良学风求真务实、健康心态健全人格、与人为善人际和谐、反省自我再接再厉等大问题中,针对青年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三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德育内容的重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德育特点。在转变观念正确择业、展现自我善于自荐、更新观念自主创业、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志存高远平凡做起等大问题中。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为核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职业、职业道德等有了明确地认识。该书的实效性探索还体现在问题分析上。在每个大问题里,都按引航、问题聚焦、实践探索、行动体验、心灵导航等分别论述,既有理论阐述又有问题探讨。既有实践探索又有成功的体验,很有说服力。学生通过例举问题可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体验到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刊摘编转载了书中健康心态、健全人格这个大问题的部分内容。作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方法、教育形式、教学内容的案例.可供有关院校开展德育教学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