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矞 《教育文汇》2008,(12):31-31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有一次语文课,我问他:“什么叫戏剧?什么叫戏剧文学?”对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我好吗?”“我找不着。”起初我还以为他上堂课没有专心听,又没有复习造成的,便请其他同学回答,并指出在教科书的哪一页哪一行。心想这样他一定会回答了。于是再请他回答,但他仍脸色冷淡,生硬地回答:“我不晓得!”  相似文献   

2.
经常有中学生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语文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也听课、复习,而且做了不少题目啊。”而我会问他(她)这样一些问题:“你早读课会大声朗读课文且及时把该背诵的篇目默写出来吗?你有上课记笔记、回家整理笔记的习惯吗?你有每天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的习惯吗?你有经常观察生活、练笔、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指望你的语文会学好,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复习,要让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沟通知识的联系,区别知识的异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分数应用题复习中,采用了题组复习的形式,收到了好的效果。抓关键搞清基本数量关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分率”问题。先设计理解“分率”的题组,接着出现找“对应分率”的题组,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弟(现为某建筑大学大一的学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姐,我现在很困惑,总感觉自己的词汇很贫乏,说话一点‘水平’都没有,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能让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高。”我问他:“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他说:“除了专业书,基本不看什么书,没有这个习惯。”弟弟挂断电话之后,我沉思了一段时间,归根结底原因出在哪呢?恐怕不只我弟弟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吧?在冥思苦想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大学以前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学在我们的中学校园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朱凤然 《师道》2010,(7):28-29
近日,一位教师曾在办公室里倾述这样的教育遗憾:“我有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竭力和他接触,希望能够通过密切的关注和热切的希望使他的成绩提高上来。如我所期望的,他和我的关系的确密切了很多,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成绩依然提高不上来。”他很困惑,认为自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儿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道题说:“你怎么还要圈出来?”  相似文献   

7.
杨欧 《教育艺术》2008,(6):40-4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的语言、观点困惑了我。如:“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到学校做不好清洁还要重扫,凭什么!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学扫地的!”。“孩子的身体就只有这个样,老师,你上体育课时不让他累着了,怕出汗后感冒”。“反正我的孩子没先惹谁,谁也别想欺负我的孩子。”我倍感无奈倍感困惑:像这样失去原则失去理性的爱就是溺爱,会对孩子有益吗?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原题呈现以“我是最好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以上。写作导引设计这样一个看起来“不成立”的题目,是希望有助于大家提高写作思维的严谨度—“我是最好的”这个说法如果成立,需要加上一些限定条件,找到这些条件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有位同学这样处理:在本次数学考试中,只有我细心地注意到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细心这一点上我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小男子汉     
文明睿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才九岁,知识丰富,习惯特好,思维活跃,说起话来蛮像个男子汉,所以同学们爱叫他“小男子汉”。每次碰见他就忍不住要多看他几眼,心想:要是我有这样一个乖儿子多幸福啊!今天数学课上,小男子汉却“闯了祸”。做一道带有“*”号的题时,大家都在读题、思考,小男子汉一贯反应快,他很快读完题,想了想,就举手了。大家都感到吃惊,怎么这么快。结果他举手不是要说答案而是说:“老师,这道题有问题,根本做不出来。”班上另一个快嘴马上接上:“没有问题,哪里有问题嘛?”小男子汉就又很快的看了一遍题目,坚持说:“有问题,赌不赌?”“赌就赌,赌什么你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喜欢打赌。只不过一般都是赌着玩,又不动真格的,我也就由着他们去。)文明睿接着说:“要是这个题没有问题,你解得出来,我就从桌子下面钻两圈。”其他同学都还在思考或同桌小声讨论着,似乎已见惯不怪,看上去不太在意他们在干什么。两人又安静了下来,他们各做各的。突然,文明睿叫了一声“糟糕,我看掉了一个条件,题都没有读完”“老师,没有问题,我收回,是我输了。”说罢他就摆出了准备钻课桌的架式。同学们一声不响盯着他。我见势不妙,立刻叫住他。心想“他...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06,(5)
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的对话:父亲马林生回过头来看儿子马锐:“你说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应该是什么样儿?”马锐认真地想了想,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望着父亲,困惑地摇摇头:“我想像不出来。”他是那么严肃、沉重,他的真诚感染了马林生。但当他想要回答儿子这一问题时,他同样陷入了困惑和迷惘,这才发现,他对正常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儿,脑子里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条缕分明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在二年级的一节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养鸡场有母鸡23只,公鸡30只,?不待我提问,已有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这道题只有两个条件,少了一个问题。”这个回答正是我期待的。“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什么问题呢?”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小朋友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也达到了我出示这道题的目的。这一题似乎可以过去了,可胡迪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小手举起又放下。“胡迪,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亲切地问。胡迪迟迟…  相似文献   

13.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易错题的教学?此问题已有许多高屋建瓴的论述.但平时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考查同样的知识点,题目的“面孔”换了一下,学生还是会出错.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探讨,在一节排列组合复习课后,思考并得到一点体会:易错题教学首先应让学生“主动”地出错.然后。进行积极的讨论和自主的发现总结.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和暴露解题思维的“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本文整理摘录了这节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4.
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群体性地出现某类错误。如复习“异分母分数”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5.
钱蔚 《江西教育》2022,(43):27-30
<正>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我们要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复习什么?怎么复习?为什么这么复习?复习课的打开方式绝不是“炒冷饭”,更不是“题海战”。如何让学生透过复习这扇窗看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真正体验复习的价值呢?伴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谈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复习课的前思后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常听到家长们这么说:“某某学生的学习太棒了!不知道他(她)有什么灵丹妙药?”“我的孩子智力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学业成绩不如他(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困惑,我经常深入学生中,走进他们的世界里,探索成功学生的良方,研究失利学生的原因,并得到了粗浅的结论:一是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两届物理总复习,我体会到,在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以下几个问题有澄清认识的必要。一、是“软任务”,还是“硬功夫”。高中毕业总复习,要不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总复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表面上没有什么分歧,都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有的认为: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软任务;会解综合题,才是硬功夫。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的眼睛只盯着高考试题的综合题,把精力主要花在找“巧题”和“解千题”上,学生做完了多少道题,就算达到了复习的主要目标。我觉得,这是违背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目的的,也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物理复习质量的。就拿接受国家高考的检验来说吧,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的题目,78年占60分,79年  相似文献   

18.
老师也有错     
老师也有错四川省宣汉县中学(636150)段如山今年6月4日上午,我在高二(1)班上生物复习课时,提问抽到了S同学,她站了起来,带着傲慢的情绪回答:“不知道!”我闪念间想到,已是会考复习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基础题都答不上来,而且态度傲慢,这绝不能容忍。...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34页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通常叫做先乘除后加减”。我认为这种规定太死板,因为教材中有些四则混合运算题,加减法与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如练习十四第2题中的“35+50-12×5”和第6题中的“5000+719-583×4”,复习第4题中的“400-68-83×4”,总复习第13题中的“973-896+736÷4”等题,如果按教材中规定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去做,要三步才能完成;如果加减法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也许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对问题学生,我付出了那么多爱,给了他那么多关怀,为什么他不领情?为什么他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假如我们不是问问题学生为什么“不领情”,为什么“一点儿进步都没有”,而是问自己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还要怎样改进和完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