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经济参考》今天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之音”的真面目》的文章,全文如下: 4月中旬以来,“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的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作了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它几乎使出了浑身的劲,对中国政府进行造谣诬蔑,挑唆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工具在阶级社会里,说到底是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新闻舆论工具不可能代表全社会说话。虽然往往是以全社会面貌出现的。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根本不同制度的国家,因受历史发展规律的影响,资本主义害怕社会主义,开始便企图以武力消灭之,之后又改变为和平演变战略。凶此,社会主义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也是尖锐的。国内阶级已经不存在了,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事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新闻舆论工  相似文献   

3.
言姆·奥尔森是“美国之音”体育组组长。若问他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他会给你五花八门的回答。“作为观众,我最喜欢看冰球。它是速度、技巧和力量的结合。”一九三三年,奥尔森出生在纽约州西部城市布法罗。冰球运动在当地非常流行。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奥尔森具备了鉴赏冰球技巧的能力。他认为,优秀的冰球队必须作风顽强。在他的心目中,苏联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是最优秀的冰球队。  相似文献   

4.
提到环球广播的国际电台,人们不由得会想到“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广播电台(BBCWorld Service),这里摘编它们的服务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之音”高级科学编辑及科学记者拉索罗·多萨会见一位专家时,把他的叙述当作可能会引起“美国之音”听众的一次考试。“正像大多数听众一样,我并无任何科学经历”,他说。“所以我提出使我感兴趣的问题,并期望也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多萨于1929年生于匈牙利的塞格德,并于1955年前来到“美国之音”任职。起初,他在“美国之音”的匈牙利部任节目制作人、撰稿人、播音员及采编,前后达十年之久。那些年,他也开始用英语写播音稿,并希望突破用一种语言播音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附近,有一幢五层灰色的长方形大楼,从外表上看不见一般广播大楼所特有的那种高耸的天线。正门旁边挂着“卫生、教育福利部”、“国际交流署美国之音”的两块兰色牌子。进去之后,乘滚梯上到第二层,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总控制室,隔着玻  相似文献   

7.
“美国之音”把新闻节目称作是整个广播节目的“脊梁”,新闻和与新闻有关的节目占整个节目的百分之五十二。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对外广播中,“美国之音”与英国广播公司(BBC),都以新闻节目作为争夺听众的重要手段。他们都标榜所谓“客观”、“公正”,但实际上,作为官方电台,他们都是严格按照政府的政策行事,都是在“争夺人们的头脑”,都是在搞宣传,只是手法更加巧妙一些罢了。  相似文献   

8.
6000万元亏损竟无人知,此事触动了记者们的敏感神经这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专栏节目的记者、编辑兼主持人高韵斐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坐在一旁负责纺织系统新闻采访的记者金璞说到,他刚采访的第二毛纺厂万德明厂长确实是个能人,到哪儿都能扭亏为盈,兼任了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又使一个“烂摊子”企业起死回生.高韵斐下意识地追问“十二毛”“烂摊子”之说从何而起?金璞讲起了一个令高韵斐困惑而又怦然心动的充满新闻性的情况.万德明厂长在兼任第十二毛纺厂厂长之后的一次该厂中层干部会议上向原厂长张志达询句:“‘十二毛’亏损多少?”张志达坦然回答:“可能有三四百万”;万厂长觉得其中可能还有些“水分”,便在会后私下里问张:“你老实告诉我究竟亏损多少?”张志达也显得很诚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下,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喉舌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又成了问题了。有人把“喉舌”论斥之为党和政府违反新闻规律、强加在新闻界头上的思想枷锁,是推进新闻改革的绊脚石,有人公开撰文提出《喉舌论应扬弃》,鼓吹从传统的“喉舌”观,改变为“镜子”观,否定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宣扬“新闻观念要全面更新,全方位更新”,把坚持传统新闻理论的人,讥之为思想“僵化”、“保守”。与此同时,不分良莠大量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学英语的人大多离不开一部短波收音机,因为通过短波可以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广播,练习听力。到美国后,熟悉的电台、电视、书籍、报刊一下子全没有了,所以在所谓的自由世界里反倒觉得消息突然闭塞起来,于是就想收听“美国之音”。可是,当地的中波、长波都没有“美国之音”,而找遍了大小商店,竟然都没有短波收音机出售。  相似文献   

11.
“曝光”刍议苏理立“曝光”是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曝光”,或者说是问题报道、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在新闻传媒中,是不可或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在弘扬先进思想、宣传先进典型、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同时,需要利用这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5)
当今的传媒行业,流行着一个 很时髦的名词:曝光。 曝光,本是摄影学的专业术语,后被广泛引伸运用于新闻媒体,一般是指将违法乱纪丑恶现象或隐秘而不光彩的事情进行揭露、批评和公开报道,以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女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就是被媒体曝光后在全球引起哗然轰动的。 正确地运用曝光手段,揭露、批判、剖析一些社会不法之徒和阴暗  相似文献   

13.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两会手记”,“两会漫笔”、“两会寄语”、“议政录”、“本报专线电话摘录”、“发言摘编”、“专  相似文献   

14.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  相似文献   

15.
美国之音简史温飚摘译(在1992年,美国之音建主50周年之际,其主管部门美国新闻署编写了一本小册子,介绍美国之音50年的发展简史。这本小册子直言不讳地告诉世人:美国之音具有怎样的性质,担负怎样的任务和发挥怎样的作用。《美国之音章程》就是“联邦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之音”从 7月 6日开始通过卫星从华盛顿直接向伊朗播放新闻广播 ,节目至少将会持续到 9月 3 0日 ,现阶段计划的制作费用为 50万美元。“美国之音”的这个波斯语新闻节目名为“新闻和观点” ,播放时间是德黑兰时间每周日晚上9:3 0— 1 0 :0 0。一些伊朗的特约记者将从伊朗国内向这个节目提供新闻素材。除了播报伊朗国内的新闻之外 ,节目中还将播出纽约和洛杉矶等地的新闻时事。美国的秘密战略是 ,通过广播海外新闻 ,刺激伊朗国民 ,鼓动反政府气氛 ,促使伊朗政府内部崩溃 ,诱使伊朗国民进一步反对掌握实权的保守派。另据报道 ,美国还将…  相似文献   

17.
顾海杰 《今传媒》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18.
对伪劣商品给予无情的曝光,系眼下大众传媒的一项神圣职责和重要工作。但是,窃以为在进行这类“曝光”时,必须同时考虑“时效性”和“顾客的受惠程度”。去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净化国庆市场让您放心购物——市技监局曝光部分劣质产品》一文,就存在着时效性较差、实际作用不大等问题。该文篇幅将近800字.而“曝光”的,只有矿泉水、奶粉、充电器和稳压器这四类商品中的劣质品。以矿泉  相似文献   

19.
武汉女童工受老板残酷压榨惨死案还远未被人们淡忘,上海媒体又揭出某日资企业超负荷剥削中国女童工的惊人内幕,让读者心头涌起挥之不去的义愤和酸楚。  相似文献   

20.
某地一位摄影记者以“隐性”采访、专拍社会丑恶现象而出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近日,笔者获悉:报社在城区最繁华的街道上为该记者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个人形象广告牌,并将其呼机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