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得到飞速发展,在社会多个层面女性不断不到认可,在观念、情感上也获取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在这个阶段中,黑人女性作家同样不断对女权运动中族群歧视及黑人社会中性别偏见等问题展开研究,又称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奠定了有力思想基础。文章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玛雅·安吉罗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对揭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指引黑人女性走出边缘、重构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展开了逐一探讨,旨在为如何提高对玛雅·安吉罗诗歌中黑人女性意识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是美国非裔文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将时间意象注入性别维度,强调时间是变化的时间和审美经验的时间,潜在于语言和文本之中表现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本文立足于美国黑人女性诗学中的时间意识,通过对《秀拉》的文本解读来阐释黑人女性身份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流动性与族群社会性特质,进而思考整个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流散"与"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40-44
在群星璀璨的美国黑人文坛,最闪亮的莫过于托尼·莫里森。作为世界闻名的非裔黑人小说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都显示出黑人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解读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中主人公身份"迷失"及"追寻"等主题的梳理,系统分析黑人历史及黑人文化对其身份建构的内涵,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黑人女性戏剧作为美国的一种文化是其在黑人女性小说之后的一种融合了西方批判思想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对经典进行批判式的再次翻译。在美国黑人女性的戏剧表现形式中,创作者释放出自己的性别和种族这两种曾受排斥的情感,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反思和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强调了身份的重要性,因此"身份认同"策略被不断的挖掘出来。在对黑人女性戏剧的创作中,对其身份的解读变成了最主要的主题。因此本文从对黑人女性戏剧出发,通过他们的身份构建和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进行解读并且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不仅关注黑人的身份问题,还极其关注空间与身份的关系。在其多部作品中,莫里森探讨了厨房在黑人女性乃至黑人男性自我认同中起的作用。厨房对于黑人女性而言,不只是一个压迫之所,也是一个庇护和自我创造之所。厨房内的活动和交流,使厨房不再是一个私人空间,而是一个能帮助黑人女性及其后裔了解历史、给其带来归属感并增强社群意识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四部作品来解读托尼.莫里森种族意识的成熟过程,从而了解黑人在顽强坚持本位文化时的困境以及种种艰辛的尝试。托尼.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  相似文献   

8.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20世纪前期杰出的黑人小说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通过将黑人民间故事框架、布鲁斯音乐和黑人方言英语融入到叙事策略中,巧妙地形成了作品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学风格,体现了她先进于时代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表达了她追寻黑人女性身份认同和重构黑人文化身份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爵士乐》中,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刻画了女主人公维奥莱特在社会压力和家庭危机中迷失自我又重新寻回自我的坎坷经历。小说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通过从身份缺失、情感扭曲和精神救赎三个方面分析维奥莱特实现主体建构的过程,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困境的反思和对黑人女性主体建构途径的思考,使读者更好了解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特定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赋予了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独特的写作主题、手法和风格。黑人女性戏剧作家们从女性视角出发,将本族裔的文化特征融入创作之中,表现身处族裔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也为从文化视角了解黑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的观念和建构独立身份的观点,为黑人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做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赫斯顿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叙述了奴隶制废除后,仍处在男性权威和白人至上的思想桎梏下,黑人女性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女性意识觉醒的思想和感情的故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珍妮的"身份"解读,引导读者分享作者所特有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生都在探索黑人的种族文化与矛盾,其作品中许多关于暴力,种族冲突和黑人悲惨人生的描述,都透露着浓浓的创伤情节。《天堂》回顾了黑人种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他们充满艰辛磨难的创伤历史,深刻表征其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该文从种族的集体创伤和以女性为主的个体创伤两个部分来解读,探讨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开创崭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梦巧  吴静 《海外英语》2015,(3):193-19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生都在探索黑人的种族文化与矛盾,其作品中许多关于暴力,种族冲突和黑人悲惨人生的描述,都透露着浓浓的创伤情节。《天堂》回顾了黑人种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他们充满艰辛磨难的创伤历史,深刻表征其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该文从种族的集体创伤和以女性为主的个体创伤两个部分来解读,探讨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开创崭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柏油孩子》中的人物吉丁,森,西德尼,昂丁和特蕾丝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分析是黑人女性文化身份选择和认同的前提,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定位的探索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苦闷。莫里森以她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对于其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追寻。黑人女性由于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常常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精神的迷茫,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身份的探寻,她们通过与白人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对抗,勇敢地探寻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安吉罗在《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通过一系列黑人被歧视的剪影浓缩和反映了黑人在不同阶段里对种族压迫的种种抵抗。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玛雅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玛雅种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的罪恶以及黑人民族为了实现种族平等所做的不懈斗争。  相似文献   

18.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西方文化普遍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体独立意识,非裔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深受族裔文化影响,在《紫颜色》中倡导由妇女主导的新型黑人女性团体关系。文化记忆承载民族身份,唤起共同体意识;情感支撑帮助黑人女性凝聚力量,挖掘看似自发的日常情感之下的政治与经济元素;公共空间成为黑人女性谋求话语权、摆脱男性霸权和种族歧视的政治场域。她们之间的联合依赖排外和对抗来形成整合力量,显示出阶段性和动态变通性特征。在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女性共同体更似一种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0.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