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7,(4):81-86
当下,广告语言中的词语马赛克现象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字母词、方言词、网络流行词的混用最为明显。通过卡方检验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多数人对广告语言中的词语马赛克现象持包容甚至支持态度,同时也已意识到规范广告语言的必要性。影响人们对广告语言词语马赛克现象态度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英语水平与规范广告中语言使用的赞同度之间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是一个族群多样、文化多元的国家,其主要语言有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等。马来西亚的具体国情和历史背景造成了该国开放、宽松、包容的多语环境,进而产生了日常交际中复杂的"语言马赛克"现象,主要表现在词语借用、语码混用、语言变异等。这种现象既是多元文化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多种语言接触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职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韬光养晦,有了才华就要展示出来,最可怕的就是像李俏这样给自己的才华打上"马赛克",在职场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伯乐。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教育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语言暴力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别让语言暴力伤害我们的学生,这是全社会和教育者的一个共识。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一、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一)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定势思维,让教师误读学生。学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修辞学问题。我们把表达的方式划分为主观表达、客象表达和二元表达三种,其主要依据乃是三种表达的语言现实各有不同:在主观表达的语言现实中我们只看到了思想;在客象表达的语言现实中我们只看到了形象;而二元表达,其语言现实既有思想,又有形象。本文所谓的“语言现实”即指表达者说出的言语和写出的文字,它们是物化了的精神现象,是一种能为我们感知的存在,所以称为“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6.
“有没有”正反问句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本文描写分析了“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指出“有没有VP”有可能最早产生于《红楼梦》时代。在此基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传媒诱导、语言内部要素互动、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人的社会类推心理,并对其答句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见。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教学中,测试是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作用非常重要。语言测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语言,评判标准,语言能力。正由于这个三个方面的模糊性,才导致了测试的不确定性。我们认识语言测试不确定性并对其因素进行分析,就是要尽量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寻求一种平衡,使之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新时期文学批评开始了语言观念的变革,其核心内容是从“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有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与地位;语言的及物还是不及物;语言作为系统对言说的影响。新时期文学批评中语言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我们今天文学批评中的很多话题都可以在这个变革中找到源头,它在众多话语中扮演了“元话语”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观念的变革改变了新时期文学与批评的方向,将其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共同体"是萨乔万尼教育管理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认为,把学校当做一般的社会组织来看待,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套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最终导致管理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他看来,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唯有坚持这样的观点,才能实施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共同体"就好比有多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马赛克"。它们通过一个共同的骨架和胶水组合在一起,对其自身的独特性和所共享的架构拥有坚定的承诺。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听力正常的儿童,其父母都是聋哑人,这个孩子平时只能通过电视学习语言。但由于不能进行语言的互相交流,缺乏应有的听觉反馈,最终还是不会说自己的母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学习语言光"学"不"习"是无法形成语言能力的。在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可以明确地体会到语言要想产生,必须有创造体,即社会中的个体,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个体对语言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个体所创造的类语言(个体最初创造的语言)都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真正应用的语言,类语言能够得到普通应用,成为真正的语言,必须要经过社会集体对语言的选择。随后,在语言自成一个体系之后,内部成份之间互相都有约束,比如说在英语中实意动词后决不可能再放另一个实意动词,这是因为语言成份或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体系自身的选择。语言要经过个体选择、集体选择和语言自身选择,可见,语言受约束的力度非常大,而可任意发展的程度减少,而且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理据性为语言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语感,对每一个学语言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生怎样学英语时,一定说过,要培养语感,所以语感在语言学习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感,听说读写就会显得容易,或者说,有了比较好的语感,你也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语言。汉语中有一句成语"一目十行",之所以我们能"一日十行",就因为我们有了从婴儿时代起慢慢培养起来的语感.我们根本不用中途停下来去想想某个生词的意思或者甚至去翻字典,我们完全凭借语感,凭文章的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学英语也一样,我们应该能做到在阅读英语文章,在听别人用英语交谈时就能…  相似文献   

14.
五味幼教情     
十八岁那年,带着满怀的憧憬,走进幼儿园,又一个十八年,灿烂的童心伴我走过。期间,有过伤心,有过欢乐,有过激情,也有过彷徨。酸甜幼教路,五味教育情。酸为节约资金,教师们自己动手拼贴教学楼外墙马赛克图案。从未刺绣的我开始研究毛衣图案编织:量图纸、定坐标、调胶绘图、拼排晾晒、编号上墙……办公室作临时车间,教师当兼职工人。手指扎破了,缠上胶布继续千;工程时间催紧,我们伴着灯光前行。数万块彩色马赛克图案上墙之时,我向家人炫耀:『看,那个新疆小姑娘是我拼的,那群小蝌蚪在找妈妈,是我设计的……』一旁的女儿抢着说:『我的头发,是爸爸洗的。』我一时哑然!  相似文献   

1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哲理诗,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同时也为我们的作文语言训练展示了一个思路,一个让我们的语言靓丽起来的思路,那就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6.
姚泉 《华章》2012,(29)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1.在那遥远的没有文字的时期,任何当时存在的语言都有其结构要素,有其语法体系,有其在词汇(形成其语言特点者)中最稳固的成分词干.由此可见,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我们是不可能在文献中找到那个时期有关语言的记载的,我们只能靠已成系统的研究方法的帮助来构拟(一定程度上接近)那个时期语言的面貌,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历史比较法”.运用这一方法仅仅是研究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即具有共同来源而形成的各个语群(语系),这些语群包含着一个个语言(在它们当初形成时都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语言),每一种语言又是由众多的方言土语构成的.  相似文献   

19.
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类习语由于国际文化交流及融合在两种语言中既表现有共性,又由于两种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因素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表达。笔者从习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入手,并参考有关翻译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帮助我们对其正确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研究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差异有利于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当我们使用这些词汇时,应特别留意其涵义及翻译,才能达到正确运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