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李佩甫(河南著名作家):河南作家近些年来在全国影响比较大,被称为"中原作家群",包括在外的豫籍作家和本省作家,比如说周大新、阎连科、刘震云、刘庆邦、朱秀海等。他们大多以河南的本土生活为素材,这与中原文化是紧密结合的,正如这样的土壤就生长这样的植物。我也期望大家能研究一些更年轻的作家,或者是对河南文学总体上做研究。同时也对今天选择我的作品来讨论表示感谢。何弘(文学评论家):在整个河南的作家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正>一,基本情况信阳师范学院"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由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牵头,依托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积累,以当代河南文学和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和中原文化实力提升为创新方向,组建而  相似文献   

3.
当代"南京作家群"是一个历时的、开放的文学史概念,指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曾经或一直在南京生活的一大批作家.南京地域文化空间是命名的基本载体,文学精神与实践的趋近是命名的现实依据,作家及其文本气质和精神的切近是命名的精神渊源.当代"南京作家群"是南京地域文化的鲜明表征,这一命名将丰厚南京地域文化内涵.当代"南京作家群"的精神内涵是文学精神的高扬,命名会深化当下文学创作,推动文学研究和批评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正>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立足"中原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之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联合省内外优势创新力量,广泛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充分关注当代河南  相似文献   

5.
"周口作家群"与"昭通作家群"是当代中国两个比较典型的小区域作家群。在叫响文坛、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文学奖"得主、深刻的乡土观照、政府的大力扶持等诸多方面,这两个作家群都有共同之处。而这两个作家群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灵气和神韵,为"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独秀作家群"成长的摇篮;文学院经典教育所形成的扎实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文学教育传统影响"独秀作家群"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大学教育使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形成"独秀作家群"创作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康巴作家群是康巴作家群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新生代康巴作家主要聚集在康定、巴塘地区潜心创作,致力于基层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与研究,其群体性研究对于康藏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康藏文学的重要代表——康巴作家群在新时期发展的充分体现,它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共性,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因此,分析研究新生代康巴作家群的群体性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古代曾出现过杜甫、韩愈、李商隐、程颢、朱熹等为数众多的文坛巨匠和哲学鸿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当代文坛又涌现出姚雪垠、李准、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实现了"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但是在现代文学时期,河南文坛只有冯沅君、徐玉诺、师陀、于赓虞、尚钺等为数不多的作家活跃于当时文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河南文学中心地位南移、文学生产体系滞后、文学对外交流受阻等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响应中原经济文化建设的号召,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省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2017年始,开设"河南地域文化与河南文学"研究专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河南作家作品研究。河南籍作家、作品研究,或者是"反映河南人民生产生活"的作家、作品研究,也在我们欢迎之列。2.河南文学思潮研究。3.河南刊物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响应中原经济文化建设的号召,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省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2017年始,开设"河南地域文化与河南文学"研究专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河南作家作品研究。河南籍作家、作品研究,或者是"反映河南人民生产生活"的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1.
顺应目前国内对当代美国文学精神危机主题解读的趋势,课题研究将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重点阐释二战以来的美国女剧作家如何在叙事范式上顺应潮流,突破传统戏剧的藩篱,对美国女作家群独特的叙事个性和时代特点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当代河南作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自我独特的乡土情结,同时将中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理性的呈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建构起新的中原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原民间文化对当代河南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河南地域文学中,作家写作背后积淀的是几千年的中原民间文化,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精神的激烈碰撞使河南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对土地的依恋与挚爱、浓厚封建积淀的乡土政治权力、家族观念作为小说创作的基本书写内容,是当代河南作家受中原民间文化浸染的最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分支之一,蕴藉了"济世致用""不平则鸣"的多元文化内涵,对作家创作理念和书写旨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河南作家群沿承了现代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想,融汇了个体的生活体验,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聚焦传统乡村政治生态的反顾和批判;另一方面则以反抗姿态试图把反思和批判的视角触及到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揭示掩盖在黄土之下的民族性格与文化生态圈的潜在关系,全景式展现了中原大地上普通民众的真实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5.
《秦东当代作品研究》打开了秦东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的第一扇大门,秦东作家群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  相似文献   

16.
张丹 《语文知识》2011,(3):18-20
新时期以来的河南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有独特的韵味。河南当代小说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乡土气息浓郁。在全球化、都市化运动加剧的当下,河南当代作家写出了一系列当代中国文坛上难得的乡土文学精品。这种文学创作中的典型乡土气息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河南文学极具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民族视阈下的文学史书写中,作为殖民地文学的伪满文学一直没有走进现代文学史,而东北作家群又被冠以"东北流亡作家群"的称谓,影响了对东北作家群的身份认同。因文学的群体特征和情感纽带作用被忽视,导致对东北作家群存在时间的不同认识。东北作家群的解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哈尔滨时期。明确东北作家群的称谓和东北作家群的解体时间,对东北作家群的整体研究和东北文学史的重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