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多元文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的考察表明,中国红色文化有其生成的特定内在成因和系统要素。就自然生态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所以生成的良好生态条件,大别山对红色人物具有人格润化作用;就社会生态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生成则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根源、历史传统根因、系统内生因素、绵延文化脉流、前期文化诱因以及先进主导元素。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予以探讨,有助于人们具体、深刻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特质并发掘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大别山旅游景区营销不足的现状,以智慧旅游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大别山旅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揭示了口碑营销对于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打造的重大意义,重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别山口碑营销策略,力图以最新的视角和方式树立大别山旅游口碑,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别山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现阶段大别山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仍面临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性不足、课程思政专业融合度不够、课程思政元素实践性不强等现实困境。文章作者在阐释大别山精神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要以数字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专业特色丰富课程思政体系结构、以实践资源挖掘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将大别山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4.
方刚 《河南教育》2022,(3):30-31
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为核心的“大别山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视角,着重规划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为学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红色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以及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着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和地方本位主义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的女儿──记“全国十杰教师”宋飞琼韩家清,董丞明千里大别山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潢川县第一职业高中教师宋飞琼,这位大别山的女儿,立足三尺讲坛,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大批“落地型”的致富带头人,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结合教学和本地...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革命史,是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地区的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的创建史、党领导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奋斗史、党在大别山地区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大别山地区军民参与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史,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大别山革命实践中孕育出的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引领先进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功能。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产生心灵震撼,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通过多种途径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实现讲、听、看、谈、做五位一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探讨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域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别山地区中小学科学教师相对匮乏,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区域内民众科学素养偏低,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隐形因素。本研究以大别山区域科学教育基础较好的黄梅县中小学科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获得了该县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区域内科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并将城区与乡镇中小学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该县科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优化科学教师队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至今经济仍欠发达。本文以地处大别山地区的著名“将军县”——黄冈市红安县为视点,对红安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其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坚韧忠诚、胸怀大局、无私为民”。实现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对提升高校育人环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弘扬大别山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应明确三个原则、优化三类环境、完善三项保障、拓展三种方式,不断探寻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为大别山人民而写、歌唱大别山的作品,也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深受歌唱家和群众喜爱的作品。但是很多歌者没有深入地研究、理解这首作品,就难以准确、深入地表达出应有的韵味。文章阐述了《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金寨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还有大别山尤其是金寨的人文、地理以及当地的音乐风格。使喜爱这首作品的人更加深入理解它,能够更好地演绎它。  相似文献   

14.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切入口,纵观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探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生成过程,即"奠基——发展——形成"三个阶段;结合大别山老区的现实状况,透过资源内在潜藏的价值内涵,着眼于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发展教育——开发旅游——加工文化"三项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尤其是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与中国革命实践、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和活动紧密相连的。大别山地区28年的革命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存在。我们应从实践路径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整体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日益重视红色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别山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由于受地方本位主义、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各类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够成熟。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84年至1985年,中国文坛文化小说、寻根小说方兴未艾。刘醒龙正是这时开始发表“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的。因为他是大别山的儿子,对那里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挚的爱情,认定大别山是一个谜,便以独具的才情与特有的悟性来说透这个富有神奇色彩而又迷人的谜。笔者仅从“文化圈之谜、神秘美之谜、艺术氛围之谜”三个方面,粗略探讨了刘醒龙在大别山的青山绿水背景上精心构筑的充满谜味儿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在大别山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卓越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解放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最早开辟的新解放区,其土地改革运动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开展早、规模大,摸索形成的经验保证了大别山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中原乃至全国各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也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守信念、百折不挠、胸怀全局、甘于奉献、团结奋进”的大别山革命精神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在深入研究大别山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大别山精神的教育价值,提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策略,希望对文化自信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精神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内涵的阐述和文本凝练,对于弘扬大别山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充分考虑大别山精神的特质、同质性和异质性,以及其特有的地域特征基础上,取众家之所长,提出“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军民团结无坚不摧、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三十二字文本表述语,以期在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弘扬和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