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一系列公司大规模侵权事件的发生,公司社会责任又成为了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一直存在着争议,导致学者们对《公司法》第5条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也褒贬不一.笔者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出发,对公司社会责任给出自己的浅薄理解,同时对《公司法》第5条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终止的规定还不够具体、详细,存在关于民办学校终止的原因规定不全面、没有规定民办学校解散的原因、有关民办学校清算的规定不详细、对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民办学校的终止,可将《民法总则》中的指导原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在今后的民办教育立法中,应加强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制度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社会形成人与网络、网络与人相互连通,个人信息的数字化给信息安全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民法总则》第111条第一次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权",美德两国很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鉴于此,从比较法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美德中三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并立足本国的法律传统和实践,在比较法的经验上以人格权为基础,应借鉴统一立法模式制定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同时辅之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共同营造一个可信安全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陈健 《考试周刊》2011,(56):239-240
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已经确立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其根本出发点依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司法人制度的根基。然而,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运用和把握显得力不从心。本文旨在从司法实践的需要探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从而使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将公司法中纸面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最终走向活生生的司法实践,根本上确保并维护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捍卫公司法人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民办学校法人的退出,可将《民法总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从《民法总则》的规定来看,民办学校退出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民办学校的终止、民办学校的解散和民办学校的清算。《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退出的规定非常粗糙,仅对民办学校的终止原因、民办学校的清算义务人、民办学校财产清偿顺序及剩余财产处理等方面作了规定,无法有效解决民办...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9,(2):87-93
国外的民法(典)鲜有民事责任的专章规定。我国《民法总则》在第八章以专章形式规定"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重要特色,是对《民法通则》有关"民事责任"章规定的延续和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中国法律智慧对世界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贡献。从应然性角度,我国《民法总则》"民事责任"章在"民事责任形态""责任竞合""归责方式"等方面仍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其对外担保对信贷资金和商品交易安全发挥着基本的安全保障作用,其担保的效力问题存有较大争议。股权转让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中必然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我国《公司法》对上述问题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常因法律规定的欠缺和理解的歧义,不能真正保护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正常运行。结合《公司法司法解释(三)》,通过比较法可以研究判断瑕疵出资责任承担主体和责任的承担方式。股东瑕疵出资实际是对公司财产的侵犯,动摇了公司的物质基础,不利于维护公司、其他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股权转让后,根据责任自负原则,瑕疵出资的原始股东即出让人应承担责任,根据商事外观主义,瑕疵股权的受让人亦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而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因为对股东出资负有内部监督的义务,故当出现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况时也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可以通过补缴出资、宣告失权、赔偿损失三种方式来承担追究瑕疵出资股东及其瑕疵股权受让人对公司的瑕疵出资责任,以保持公司的资本充实。  相似文献   

10.
民事裁判中面临民族习惯的概念理解不清、法律规范适用不当等困境。虽然《民法典·总则编》第十条为民族习惯用于司法裁判搭建了桥梁,但“法律优先,习惯补充”适用规则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习惯直接适用的障碍。现今在民族习惯适用时应充分发挥调解及人民陪审制度,正确认知民族习惯的概念,并试图在未来民事裁判中衔接好民族习惯与软、硬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自“阿西伯利铁路公司诉瑞切”案以后,越权原则被西方公司法界奉为经典,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越权原则的弊端日渐显露,各国立法对其的态度也逐渐转向否定。在分析越权原则的缺陷及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笔者建议,对于公司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在民法上的效力可以采取更宽松的态度,在公司法中应借助本次修改《公司法》的机会明确否定越权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第16条是公司对外担保的核心条款,研究其规范性质对于违反该条的法律后果密切联系。就保护交易安全和平衡相关利益而言,对《公司法》第16条规范性质应区别不同情形进行分析。区分一般担保中的普通公司与上市公司,普通公司的一般担保应为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上市公司应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而关联担保不区分两者,一律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  相似文献   

13.
新《公司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有利于对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原《公司》法虽然对职工利益的保护也作出了规定,但远未系统化和明确化。新《公司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职工利益的保护,但仍然存在缺陷,本文主要从现行法律规定出发进行阐述,同时就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对该条款规定的立法目的究竟是限制董事、经理的担保行为,还是限制公司的担保行为,存在不同的理解。笔者从立法本意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并就该款规定的合理性展开探讨。最后结合国外的立法实践提出了《公司法》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并不是盲目的追崇时尚,而是为了建立和发展符合中国当前需要的先进《公司法》理念和制度.通过《公司法》的调整,使我们对《公司法》的制度和规范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同时也有了理性思考.新《公司法》不仅改变了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既有制度和规则,也进一步地完善了其中那些行之有效的规定,文章将对其价值取向做重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法律所调节的社会关系也会变化,因此<公司法>也应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中与时俱进.从这一角度来探讨新<公司法>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揭示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法人身份是高校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张"身份证",我国民办高校的"身份证"正处于"更新换代"时期,但公立大学作为"事业单位法人"的统一身份仍持续遭遇法理诘难和司法困境。2017年民法修订是我国法制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关于法人分类的修订对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分类具有直接的启发意义。坚持从"一元法人"到"多元法人"的分类转向、坚持从"一般适用"到"特殊考量"的理念转变、坚持从"国际经验"到"本土创造"的实践转型,这是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分类理应坚守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法人、捐助法人、企业非营利法人和特殊机关法人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分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在企业的转制和公司规范运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立法时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关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要素变化,《公司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在理论上须加以澄清和重新认定。文章对我国《公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新《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模式选择上的正确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公司法》中折衷资本制度在法条上的具体体现作了进一步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并实施的《公司法》第22条确定的股东会决议无效和可撤销制度,为中小股东权益救济提供了法律途径。但是通过对《公司法》第22奈制度的构建进行研究并结合司法实践不难发现,该奈款在立法技术及制度设计上,其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综述学者建议、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这些瑕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为进一步适用及解释该条款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