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身即山川而取之"是宋人游记中环境审美的总纲领,即需要人身入其中,对环境进行真实、与时的审美观照。这种"身即山川而取之"审美模式的实现,不仅需要在空间范围内做到远望与近看,也要在时间的界域内关注景观"朝暮、四时"的变化,同时还要在"饱游饫看"中做到"取之精粹"。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意识形态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理学,对当时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但各种文学形式受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处于正统地位的诗在理学的正向控制下,尚理致、好议论,在辉煌的唐诗面前黯然失色。继承晚唐五代婉约绮丽风格的词在理学的反向激发下,因擅长“抒情”而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游记文学则忠实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游山历水时的独特感受,注重情与理的结合,形成了深邃而自然的审美特征,成为理学时代绽放出的别具一格的自由之花。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的前期美学建构既要面对现代美学"启蒙"的价值诉求,又要面对西方美学由"艺术哲学"转向非理性艺术本体追问的同样复杂的理论转型,其中产生了美学原理和艺术批评之间的矛盾冲突。克罗齐认为美学是艺术家心灵的独创: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以此高扬美学和艺术的独立性。朱光潜接受了直觉、形式等在美学中的独立作用,并结合中国古典诗学和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将哲学层面的美学原理转化成为主体性特征的审美经验。这不仅是中西理论矛盾的调和,更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学科范式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游记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常折射出作者的性情世界和艺术审美。在文学审美领域,游记散文性情审美可从文以载道、独抒性灵两个视角生发开来;落实到教学实践,可从德比君子、见景兴情、个性审美、务实探究、诗文互参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山水游记萌芽于东汉,定型于唐代,宋代则是山水游记巩固与繁荣发展的阶段。宋代山水游记不仅数量极多,而且作品内容新颖丰富,体裁也多种多样,除传统体裁外,书信体、文赋体、日记体、笔记体无不具备。风格上更是逞奇竞异、变化多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在山水游记中融入了关于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哲理思考,使得宋代山水游记表现出了独特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6.
用词考究、注重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是游记类文言文与其他文言文的区别,因此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与学习应有其专门的目标、独特的方法。学习游记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能体会到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文章从审美教学的意义、内容、运用三个方面,对游记类文言文的审美教学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讨论翻译要讨论文本审美 ?在以往探讨翻译中 ,多以分析语言的各种意义为主。这一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Translatingmeanstranslatingmeaning .” (奈达 )然而 ,大量的翻译实践却在显证 :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 :(一 )意义的不确定性。“意义”是一个变数 ,而不是常数。“意义不是一个封闭、圈定、可‘载’可‘掘’不变的单元 ,而是通过文辞这一美学空间开放交谈、参化、衍变、生长的活动。(二 )文本意义不等于各种意义相加之和。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更是如此。因为一部好作品 ,总是贯穿着作家对…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和苏轼同为唐宋散文大家,他们的游记创作独标于游记文学史。由于个人心态和游记审美观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他们在游记创作上的差异。文章从审美目的入手来研究二者游记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李春平的游记散文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清新雅逸的文笔,描绘自然山水,探究历史文化,在娓娓而谈中使文章尽显感官之美、哲思之美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古今中外美学对象观进行了宏观梳理与评析,在此基础上为当代美学确定了一个新的对象即审美现象。并且通过与各种观点尤其是“审美活动说”的比较,详细阐述了“审美现象说”的涵义及其合理性。进而论述了新的美学对象观之于美学的意义,特别是为与之关联更为密切的生活美学提供了建构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史考据方法,展开行记的献学研究。按照作品所涉地域与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外国传志类行记、交聘类行记和行役类行记三大类型,并依次考述每一类型的流别与述内容、献存佚。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炉火纯青,文体“如泉”,给人一种心悸魄动的感觉。作为自觉地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在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良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91-93,107
“林泉之心”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具有二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抱着平等亲爱的心态,与林泉为朋。二是人情人性与山水的共鸣,移情作用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发现山水之美的“林泉之心”,大可以不必隐逸到山水之中,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可以获得山水之乐。郭熙的“林泉之心”就是美学中的审美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非知名游记的地理学价值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存的古代游记为数众多,但是除十数种著名者之外,绝大部分井不大为地 理学界所注意。从一些具体例证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古代的非知名游记中,不但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自然地理学资料,而且也包含着不少重要的人文地理学内容。因此,包括非知名游记在内的所有中国古代游记都是研究历史地理和地理学思想史的最为可靠的和极为重要的材料,应当受到地理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游记文献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民国时期国人涉及新疆地区的游记书目进行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加深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的研究,探析民国时期新疆旅游与中国社会动荡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向世人展示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更真实生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永州八记》作为柳宗元山水记文的名作,有着较强的艺术代表性,它对山水风景独特的描绘手法体现出深刻的诗歌情怀:以或隐或显的诗歌语句将读者带入美轮关奂的风景之中,以蕴藏丰富的诗人情感挥发着自身的身世兴叹,以深邃自然的诗歌意境牵动着后人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被贬的路上,从黄州时期的摆脱功利态度,到惠州时期的身世永相忘,再到儋州时期的“寄我无穷境”,一路走来,一路顿悟。文章从他被贬三地所写的游记散文中,揭示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梳理他思想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