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结合双轨运行──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训练教学实践安徽熊兆铣,李锐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按"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教学体系结构,以单元分组导练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体现了以"学...  相似文献   

2.
朱作仁 《江西教育》2002,(19):16-17
名师简介:丁有宽,1929年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两项科研实验。专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小学语文读写同步系列训练》、《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8本。主编、编写的五、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被国家教委推荐全国试用。曾获党和国家颁发的国家级部级荣誉证书20本和金质奖章8枚,立大功三次。  相似文献   

3.
丁有宽长期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致力于"读写结合"法和顽童改造的实验。其中,"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读写结合法符合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这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当下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一)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改实验丁有宽是广东省潮州市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同时还有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农村作文研究会顾问等多项社会兼职。丁有宽同志是以其颇具特色的“读写结...  相似文献   

5.
<正>"读写结合"体现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读写结合"实践体现了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理论告诉我们:读和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倾吐表达。学生可以借鉴平时阅读的文章和作品,结合书中传授的写  相似文献   

6.
由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六年制语文读写结合教材,以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按照读写同步原则,进行多层次优化组合设计.丁老师提出的"五步学习法"贯穿于各册教材,他总结的读写结合训练序列在教材中做了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抓教材这一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熊秀红 《四川教育》2010,(11):41-41
叶圣陶先生说:“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丁有宽老师提出的“读写结合”,就是让读和写很好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中,读写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的起因与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教学投入多,读写能力差”的高耗低效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忽视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读写结合训练目标不明确、读写结合训练不到位和读写结合训练评价不科学等方面。教学一篇课文有明确的阅读训练目标,指导写作一篇作文也有明确的作文训练目标,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和如何发生着联系,当前研究的力度还不够,因而缺乏较明确的结合训练目标。由于读与写结合的目标不明确,阅读教学往往忽视有关作文方面的基本训练,作文教学则往往忽视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和联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各吹各的  相似文献   

9.
"读写结合"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丁有宽先生的创举,也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凭借,选找结合点,巧妙模仿,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连句成段的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深入领会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观,向经典课文学习好词佳句,吸纳表达方式,领悟写作技法。适时练笔,加强写作实践,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丁有宽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在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中含辛茹苦,历经8轮实验创立了“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训练促使阅读、写作、思维融为一体,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读写结合训练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作用,为避免读写结合教学流于形式化,本文特梳理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任务"三大类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前后涌现出许许多多敬业维扬、贡献杰出的特级教师。丁有宽即是其中佼佼者之一。40多年来 ,他扎根农村教育 ,虽道路坎坷 ,历经磨难 ,但不管逆境或顺境 ,仍矢志不谕 ,风雨兼程 ,阴晴无怠 ,呕心沥血 ,“咬定青山不放松” ,投身于教学和实验研究之中。特别是他多年来从事的“读写结合 ,系列训练”和“教书育人 ,转化差生”两项教学实验 ,硕果累累 ,令人瞩目 ,影响及于海内外。丁有宽本着“爱心是根 ,科研是本”的教改指导思想 ,着力于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教材教法的的改革与建设。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既有"工具"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的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可以说,悟性、灵性、情性、思性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五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五个阶梯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构建,这也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读写一体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到一起,对深化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脱轨现象明显,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以"读写一体化"模式为重点,对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教师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读写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我们进行了《四步十六环节》的作文教学程序改革的试验。 第一步 阅读课文,学习方法 我们的作文程序试验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个步骤,做到教哪一个方面知识就让学生练哪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取法范文,学写文章”。  相似文献   

16.
我校开展丁有宽读写结合实验10年,实验班级有的已经进行了一个大循环,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有的获得"南粤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培育了大批优秀学生,他们的作文、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等分别获得各级奖励,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涌现了一批优良的科研成果,不少教师的教改论文在有关报刊发表,并被收进论文集正式出版;教师自我设计和制作了读写结合教材配套辅助教学软件……可以说,读写结合教改实验已在我校深深地扎下了根,不断地开花、结果.学校被评为"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训练的指导和评讲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而升格训练更是被不少老师视为畏途。我校多年来坚持进行作文升格训练,形成了"导引·搭架·会诊·矫正·展示""五步法",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和写作水平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下面以训练题"情操"(指定写议论文)为例,具体介绍作文升格训练"五步法"。第一步:"导引"学过几篇议论文的学生一般能懂得议论文写作大都围绕"是什  相似文献   

18.
朱作仁教授对语文教学归纳出八个字:"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强调语文课堂上进行大量读写结合训练的重要性,目前来看,读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必须先找到一个读写结合的有效"切入点",然后紧抓这个"切入点",提纲挈领地进行读写训练,就会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具体来说,要紧紧抓住"关键词""典型句""典型段""标点"四个切入点,才能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下面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丁有宽老师以崇高的爱心、科学的方法、求实的态度 ,4 0余年如一日致力于读写结合的探索 ,主编了“一纲二制读写结合教材”,建立起“读写同步 ,一年起步 ,系列训练 ,整体结合”训练体系。开了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史上个人主编教材的先河。在国内及海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久前 ,在广东省高明市召开的 2 0 0 1年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究成果展示暨研讨会上 ,专家、教授等就读写结合教学法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