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随着开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在校学生1525人,95%是外来务工子女,整体状况不如城市孩子那样见多识广,家长素质与意识远不如城市家长,各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改变现状,让孩子们经历一种由表及里的成长而变得充满阳光?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功能,努力提升外来务工子女综合素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2.
城郊学校因其位置的特殊,办学环境较为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留守儿童多、学生辍学率高;家长配合率低、学生习惯较差等。这样的学校要打造质量品牌,赢得社会群众的认可,可从班集体的建设入手,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教育突破口,制度化每一个有利的教育细节,给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三维空间",让城郊学校这座"森林"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发展,镇江市官塘中学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占主生源的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规范意识和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这些因索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学校"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拥有发展的舞台"的办学理念,科学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将学校建成一所科学规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初中.  相似文献   

4.
天补小学90%以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立足现状,践行以"智慧与爱"为核心的"补天文化",通过"智能校园建设、智慧管理生成、智情课堂构建、智趣活动开展、智谐生活形成"五大行动策略,促进师生天天发展,引导学生天天成长,从而提升以外来务工子女为教育主体的乡村小学的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在学生行为习惯纠偏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教育素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李庆霞 《学子》2013,(3):40-41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写作(低年级为‘写话’,中、高年级为‘习作’)教学却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的现象极为普遍,而这种现象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子女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内容单一,见识少,读书也少,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体验单调。同时,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也存在一些自卑心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威海市北竹岛小学校园里,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当外来务工子女于志强接过同学们为他捐助的新衣服、书包和文具盒时,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新学期,面对超过学生半数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大队部实施了"人文关爱,发展为本——为外来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校本德育工程:建立了中队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档案和生活档案,重点对单  相似文献   

8.
《河南教育》2013,(4):65
郑州市二七区汉川街小学始建于1950年,毗邻二七广场德化百年老街。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学校招收的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学校坚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发展奠基"的宗旨,立足现状,提出"博雅教育"理念:博——内在的、丰富的、有力量的:雅——外在的、独特的、有气质的:核心特质——做最真实的自己,为流动儿童打造一个多彩的梦想家园。  相似文献   

9.
城郊学校因其位置的特殊,办学环境较为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留守儿童多、学生辍学率高;家长配合率低、学生习惯较差等。这样的学校要打造质量品牌,赢得社会群众的认可,可从班集体的建设入手,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教育突破口,制度化每一个有利的教育细节,给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三维空间”,让城郊学校这座“森林”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2006年集中办学以来,我校成为爱辉区唯一一所在城里办学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各村的学校以及外来务工的打工子女,他们的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为了学生的安全与成长,为了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了让家长和社会放心,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一、养成教育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生源逐年递减。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我校的"留守学生"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带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文化融合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句话意味深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在全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事故还常有发生呢?原因何在?我们通过学校管理过程、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关键在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忽视安全教育。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安全教育薄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56):164-165
本文以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例,对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对策,通过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资助奖励制度;重视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举措,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让每一位外来务工子女都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京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小学为例,对在宁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提高务工人员教育意识的举措,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大批外来人员为了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也往往跟随父母在异地他乡学习、生活。本文从"以德育小课程为载体,开辟学习与操练的小天地"、"以月常规活动为体系,开启巩固与监督的模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三大措施,关爱随迁子女,利用"一日常规"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在全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事故还常有发生呢?原因何在?我们通过学校管理过程、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关键在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忽视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穆 《教育》2011,(30):19-20
<正>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于2001年9月成立,是一所由原城关镇中学、东关小学、南关小学重新组建的学校。学校有学生280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是曲靖城区"定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示范学校",云南省"接收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的示范学校"。学校生源构成复杂,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发,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克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外来务人员工子女学校生活语言以及教育语言标准的定性分析,总结了外来务工子女"语言习性"的特征及其与学校所要培养的"语言习性"之间"质"的差异,揭示了学校教育通过语言"再制"不平等的机制,展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教育微观处的"不平等"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