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虽然开发较晚,但炎黄文化随大陆移民传入当地后,也形成了各个时代关于炎黄文化的历史记忆。清代台湾方志中的炎黄记忆,主要为炎黄遗存、炎黄祭祀、炎黄传说等,表现出鲜明的重炎帝倾向。这些炎黄记忆,正是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时空见证,时至今日仍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炎黄学是探究炎黄文化的寻根之学,是弘扬炎黄精神的铸魂之学。先秦文献是炎黄文献的基础,是炎黄学的立论依据。先秦文献充分证明炎黄实有其人,确有其事。记载炎黄的秦汉典籍既有正史、地方史,又有儒家典籍、黄老道书籍,还有神仙书、谶纬书及假托炎黄之名的医药书,趋于系统化和多元化,其中《史记》对黄帝的记载成为后世叙述黄帝及其时代的蓝本。魏晋以降记述炎黄的文献数量和种类愈来愈多,包括史书、方志、地理书、姓氏书、蒙学书、儒家典籍和道教典籍,说明炎黄的始祖形象已经完全固化。尽管文献里的炎黄人神杂糅,多元复杂,但其原型是人不是神,是人文初祖、华夏始祖、远古圣王。  相似文献   

3.
“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这种传统认识没有可靠的文献依据、没有考古学证明及其它相关学科的证据,目前不仅面临着来自考古学和考古材料本身的挑战,而且它已经导致中学历史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陷入自相矛盾、思路混乱、不合逻辑、无法自圆其说的窘境。相反.“炎黄距今六七千年”有更多的文献和考古学证据以及天文年代学证据,而且主流学术界已开始摈弃“炎黄五千年”这种百年传统、千古成见。因此建议中学历史教材既讲“炎黄五千年”说,又讲“炎黄历史6500年”新说,实事求是,说明炎黄历史研究的现状,两说各自的依据,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与时俱进,跟踪学术进展,直到新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和新的知识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都表明,中华民族真正脱离原始状态而进入文明的门槛正是在中原地区,中原文化因此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深度挖掘中原文化厚重底蕴,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及重建中国上古史,据此推动炎黄文化学科化进程。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承办的2022年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十一届)第六分会场,以“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主干主轴”为主题,于2022年9月25日在信阳师范学院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河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及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团队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兹选取会议主旨发言部分专家的核心观点,组成本组笔谈,以期深入探讨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多学科整合而互补互益,推动炎黄学与中国文明起源、重建中国上古史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是一种提升,更是一项学科建设。这项学科建设完全符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炎黄文化研究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转化,将不同研究成果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祖述炎黄的墓志颇多,是炎黄记忆的特殊载体。道教推崇擅长炼丹术、养生术及得道成仙的黄帝,魏晋以降的黄帝宫庙多与道教场所有关。炎黄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绵延不绝的文化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化了炎黄记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民族复兴,文化先行。为了构建新时代炎黄文化研究的学科新形态——炎黄学,推动以炎黄学为代表的国学学科化进程,2017年12月23日,信阳师范学院在  相似文献   

8.
炎黄精神是炎黄二帝在缔造中华民族、创建中华文化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主要是:敢为人先的实干实践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炎黄精神至今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洪宇先生和王文虎先生合著《炎黄国祭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将炎黄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这一课题。试图回答将炎黄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行性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炎黄国祭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接,进行创造性的新转换,构建出一种全新的"马克主义祭祀观",或曰"以人为本的新祭祀观"。提出中华认同实质上是炎黄认同,炎黄认同实质上是道的追求,即对天下大同的追求过程。只有"将炎黄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体现国家意识",表现出"治理中华民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人教育》2008,(1):F0003
吉林炎黄国学书院是经吉林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外向型多功能的文化事业单位。书院始终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始终赋予国学至高无上的地位,揽括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国学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和演化,以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书院秉承“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原则下,大力提倡学术自由精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特别注意新颖、科学的观点,大胆)中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的观照下,力争为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爷院以国学应用研究为主要特色,吸取传统国学研究精髓,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论,立足本土,学兼中西,以此为指导思想,大量联络国内各种年轻人才,同时把触角伸向海外,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霍彦儒先生大作《炎黄学》即将面世,尊嘱作序,我深感欣慰。一是感到从炎黄文化走向炎黄学,符合“新文科”发展的时代需求;二是感到建设炎黄学需要学者们多方面的努力,霍先生的《炎黄学》是一力作;三是感到《炎黄学》问世也是霍先生对自己几十年从事炎黄文化研究的一个总结和升华。说到炎黄学学科建设,就会使我们想到提出创建炎黄学的事情和信阳师范学院于2017年12月成立炎黄学研究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炎帝、黄帝神话中的文化精神进行解读,以期对炎黄神话中隐藏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多元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最早萌发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五帝时期。黄帝就曾以“诲己”自戒说:“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致朝。”远古的部落联盟首领们懂得自省与自律的道理,他们把民众视为高山与洪流,如果为虐于上,就会动摇民心,更甚者就会出现暴动,有如山崩地裂、洪水决堤,冲垮或崩裂自己的统治基础。炎黄二帝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也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开创者。充分认识炎黄二帝在治国理政中的廉政内涵与精髓,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将具有传承作用,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则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五帝本纪》以来,研究炎帝、黄帝的文章、著作层出不穷。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处处说炎黄,共尊炎黄为祖先。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象征。我国古代原始群的社会状况,十分渺茫和遥远。氏族社会中则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人物,徐旭生先生称之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所谓的古代“五大民族”族团也形成于这个时期。文献记载的悠久、丰富、灿烂文化,也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因此,新石器时代是古史的内涵宏富时代,也是华夏及四周诸族民族凝聚力产生、形成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末与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若从先秦时期算起,炎黄和炎黄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经过了准备、奠基、成型和发展等阶段,曾先后出现过几次炎黄和炎黄文化研究的热潮。但真正意义上的炎黄文化研究开始于百年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炎黄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和繁荣时期,其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成果之丰富,可谓"空前"。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炎黄风情》弹拨乐版"是在鲍元恺先生创作的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的基础上,由本文作者历经两年改编而成的一套乐谱。全文以弹拨乐器自身的特性作为出发点,将这一版本的基本改编手法以及问题处理方式等作详细的剖析,试图全景概括"炎黄风情"弹拨乐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吉林炎黄国学书院是经吉林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外向型多功能的文化事业单位。 书院始终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始终赋予国学至高无上的地位,揽括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国学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和演化,以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